第二阶段行情由业绩驱动,风格更偏成长,配置上建议重点关注“四大安全”,具体包括:1)能源资源安全关注传统能源(煤炭/油气)保供、新能源内需扩张、供需偏紧的关键矿产资源(锂、稀土);2)科技安全关注半导体产业链、信创(计算机软硬件)、数字基建(运营商、ITC设备等);3)国防安全围绕航空航天装备及发动机、元器件自主可控需求布局;4)粮食安全聚焦种源自主可控,抢占生物育种产业化机会。
中新网成都10月15日电 (刘忠俊 卢婷)四川省地震局15日发布信息称,“十四五”期间,四川地震部门聚焦监测预警、风险防治、公共服务等核心任务,实现监测网络、预警时效、决策能力等多维度突破,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地震安全防线。
“十四五”期间,四川完成中国地震预警网(四川巨灾防范工程)建设,建成1669个地震监测台站并共享邻省1300余个台站资源,台站平均间距从50公里缩至13公里,构建起覆盖全省的高精度监测网。目前,成渝城市群重点区域地震监测能力下限达1.0级,四川平均监测能力下限从2.4级提升至1.6级。
同时,四川还建成“全域覆盖、精准响应”的速报预警系统,震后5秒至15秒可产出预警信息,成功预警四川及周边123次4级以上地震,首报平均用时仅6秒。全省部署超1万余台(套)预警终端,实现凉山、甘孜、阿坝三州中小学全覆盖;1300余万个电视机顶盒、696个乡镇应急广播及微信、支付宝等渠道,服务人群超千万。成都大运会期间还首次将地震预警纳入安保体系。
在灾害风险防治领域,四川印发多项行动方案与规划,完成1:25万活动断层普查及15个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构建重大工程抗震设防全链条监管体系。并推动37个县(区、市)建立房屋设施加固清单,泸定猫子坪大渡河大桥抢险加固等工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四川省住建厅完成重点地区23个县、57个乡镇(农房、城居)的抗震加固工作。
在公共服务方面,四川实现震后15分钟内提供自动评估结果,4天至7天出具一般破坏性地震烈度图,成功处置泸县6.0级、泸定6.8级等地震。公众服务上,开通21个市(州)抗震设防参数查询功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网络大赛吸引超百万人次参与,地震科普教材覆盖民族地区。
与此同时,四川还推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落地,自主研发4款核心监测设备,建成全国首个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十四五”期间,四川省地震局还牵头5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1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四川地震预警工程”获中国地震局2025年防震减灾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川渝地震预警一体化接入2945个站点,国家重大工程地震响应实现“预警、处置”闭环管理。
此外,四川还建立省市县三级重特大地震双指挥长架构,创新“局站融合”模式,15个重防区市级部门与地震监测中心站签订合作协议。同时出台《四川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制定7项省级地方标准,推动监测台站属地化运维,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完) 【编辑:陈海峰】
收到六安市转来的留言后,金寨县委督查办迅速交办,经调查,2017年,县里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世代居住在山上的群众可以选择搬迁到中心村庄集中居住,柳文国和李建杰两户人家因种种原因未搬迁。。
- 今日热点
- 《永劫无间》勇闯险境的调整内容有哪些
-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 武汉长江足球俱乐部:不再参加男子足球职业联赛
- 开放大陆人士来台吊唁星云大师?台陆委会:积极协助
-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纯天然仿木气凝胶可承受1300摄氏度高温火焰
- 财政部关于做好政府采购框架协议采购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