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025-10-16号报道
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的北京大学红楼,自2021年重新开放以来,年均接待观众近50万人次,其中30岁以下参观者超半数。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大学新生和中小学生们分批次走进北大红楼参观,在红色浸润中开启新学期。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馆区之一,北大红楼通过课题研究、家庭研学、志愿服务等形式,带领学生们重温“觉醒年代”。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大三学生田子翀,在大学一年级就加入了北大红楼“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目前志愿讲解时长已超过150小时。“我最喜欢在李大钊曾工作过的图书馆主任室、学生筹备五四游行的房间等展厅讲解,因为这些历史复原场景把书本上的历史知识变成了可以生动可感的历史故事,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像田子翀一样的“新青年”志愿者已达330名。纪念馆社会教育部负责人谢尹楠介绍,团队会根据不同年龄段观众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参观路线和特色社教活动。她举例:“面向中小学生的讲解注重故事性,我们会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参加周末研学;大学生则侧重思辨和探索,适合更加深入的课题研究等活动。”
北京大学博士生喻伟在北大红楼“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通性”的课题研究中,接触到了珍贵的一手史料。作为北大青年讲师团成员,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社区、学校等,把在北大红楼了解到的红色党史和文化宣讲给更多人听。
纪念馆负责人介绍,该馆依托“‘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与2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推出“觉醒年代”研学行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红色历史课题研究、读书会、大讲堂等,深度参与师生超5000人次。如今,北大红楼已经成为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育基地。 【编辑:于晓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