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百川

2025-10-17 09:47:01 来源:网易新闻网
四川:“十四五”期间防震减灾实现“监测”到“智防”跨越 成效显著 《廖百川》《待遇论》也是一部专业研究者的研究指南,更是一部城市管理者的经典教科书。《廖百川》

行前,他在出席重庆文化界话别茶会时感慨地说:“重庆真是一个谈判的城市”“差不多十年了,我一直为团结商谈而奔走渝、延之间。

  中新网成都10月15日电 (刘忠俊 卢婷)四川省地震局15日发布信息称,“十四五”期间,四川地震部门聚焦监测预警、风险防治、公共服务等核心任务,实现监测网络、预警时效、决策能力等多维度突破,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地震安全防线。

  “十四五”期间,四川完成中国地震预警网(四川巨灾防范工程)建设,建成1669个地震监测台站并共享邻省1300余个台站资源,台站平均间距从50公里缩至13公里,构建起覆盖全省的高精度监测网。目前,成渝城市群重点区域地震监测能力下限达1.0级,四川平均监测能力下限从2.4级提升至1.6级。

  同时,四川还建成“全域覆盖、精准响应”的速报预警系统,震后5秒至15秒可产出预警信息,成功预警四川及周边123次4级以上地震,首报平均用时仅6秒。全省部署超1万余台(套)预警终端,实现凉山、甘孜、阿坝三州中小学全覆盖;1300余万个电视机顶盒、696个乡镇应急广播及微信、支付宝等渠道,服务人群超千万。成都大运会期间还首次将地震预警纳入安保体系。

  在灾害风险防治领域,四川印发多项行动方案与规划,完成1:25万活动断层普查及15个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构建重大工程抗震设防全链条监管体系。并推动37个县(区、市)建立房屋设施加固清单,泸定猫子坪大渡河大桥抢险加固等工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四川省住建厅完成重点地区23个县、57个乡镇(农房、城居)的抗震加固工作。

  在公共服务方面,四川实现震后15分钟内提供自动评估结果,4天至7天出具一般破坏性地震烈度图,成功处置泸县6.0级、泸定6.8级等地震。公众服务上,开通21个市(州)抗震设防参数查询功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网络大赛吸引超百万人次参与,地震科普教材覆盖民族地区。

  与此同时,四川还推动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落地,自主研发4款核心监测设备,建成全国首个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十四五”期间,四川省地震局还牵头5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1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四川地震预警工程”获中国地震局2025年防震减灾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川渝地震预警一体化接入2945个站点,国家重大工程地震响应实现“预警、处置”闭环管理。

  此外,四川还建立省市县三级重特大地震双指挥长架构,创新“局站融合”模式,15个重防区市级部门与地震监测中心站签订合作协议。同时出台《四川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制定7项省级地方标准,推动监测台站属地化运维,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完) 【编辑:陈海峰】

早在2003年,人们通过观测远紫外波段的信号,发现离主星很近的热木星大气中处在低能态的较冷氢原子以一种剧烈的形式向外逃逸。
同时,组织部门把干部考察搬到一线,实时跟踪,准确掌握和评价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业绩质量,把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干成事作为年轻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的重要标准,让有为者有位、优秀者优先。

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实现有效贯通;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麦克鲍力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