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形成更加强大的国内市场,同时努力稳定外需,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就能下好先手棋、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中新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 国璇) “人类历史告诉我们,可持续发展源于各国人民在差异中共存的能力,文化、政治、经济、精神的多样性不应受到威胁,它是创新、对话与和平的财富。”
10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和通州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通州·全球发展论坛(2025)在北京举行,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中央政治局委员、信息和宣传书记埃斯特韦斯·伊拉里奥在主旨演讲中如是说。
包括伊拉里奥在内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学者、国际组织代表、驻华使节和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探讨如何夯实全球发展的信任根基,构建更加公正、包容、可持续的国际秩序,推动实现各国间的和谐合作与共生共赢。
“当前,全球各个领域正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构的功能遭到削弱。”意大利前总理、欧盟委员会前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主旨演讲中称,如今全球化进程面临诸多问题,各方不能通过冲突的方式打破旧国际秩序、建立新国际秩序。作为全球重要力量,欧洲和中国应共同承担推动和谐共存的责任,应对贸易不平衡等现实挑战,推动社会政策改革,真正推动欧中关系向前发展。
巴西巴伊亚联邦大学副校长佩尼尔登·菲略结合巴西的社会实践表示,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失衡、气候变化、政府的信任危机和数字鸿沟等新旧问题交织叠加,人类有必要更新发展理念,建立一种推动经济、社会、生态转型,更为全面的新范式。
与会嘉宾认为,在一个失序动荡的世界,坚定捍卫多边主义,推动各国平等参与、贡献并共享发展成果尤为重要。德国前财政部长约尔格·库基斯表示,各国应深化跨领域、跨区域合作,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公平化、可持续,推动各经济体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加快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相关目标。
欧洲议会前副议长雷夏德·恰尔涅茨基指出,推动多边主义需要尊重不同的历史路径、历史经验和文化差异,积极促进各大洲间的和谐合作。
论坛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人与社会全面发展:面向2050年的人类社会发展战略》报告。报告表示,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注入了中国智慧,贡献了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
波兰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格泽高滋·科勒德克高度赞赏中国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议。“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的领导力。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体系是独特的,积极利用看不见的市场之手形成合力,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
菲略表示,中国已在能源效率、清洁技术和电动汽车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巴西正在努力推进绿色转型,中国会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有很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伊拉里奥同样从南方国家的视角出发,表示安哥拉在经历战争的苦难后选择了和平,选择了与中国等友好国家合作的发展之路,并在此过程中重建国家之间的信任。他呼吁构建以全球团结、经济正义和相互尊重为支柱的国际秩序,建立一个以知识共享、南南合作和新的国际金融结构为基础的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全球联盟,真正体现多极化世界的公平与多样性。(完)
【编辑:李岩】经过五年多的试点探索和一年多的建设实践,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实现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三者的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管理之路。。
- 今日热点
- 美日同盟加速嬗变走向何方
- 相约“首义之春” 武汉市民共享非遗文化大餐
- 事关你的收入!2022年度个税综合所得汇算3月1日开启
- 跨省联动为退役军人送岗位
- @带兵人 用真情换真心,成为官兵的良师益友
- 韩媒:韩国演员刘亚仁涉嫌吸毒接受警方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