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春耕备耕生产,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
中新网10月19日电 题:外国领导人对习近平说,“中国有一大优势”
“有外国领导人对我说,中国有一大优势,你们总是制定各种规划,而且各种规划总是能实现。”
这是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澳门时谈到的一段话。
用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战略规划工作。在厦门领导制定《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福州“3820”战略工程3年、8年、20年目标如期实现,浙江“八八战略”一以贯之20余年……一个个重要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体现着为政者全盘谋划的战略眼光,以及“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也是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密码”。
从1953年至今,我国共编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主题一以贯之——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个五年规划,指引并见证着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的历史飞跃。
进入新时代,对于国家五年规划编制实施,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
2015年,为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书记亲自担任规划起草组组长,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议献策。针对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工作,总书记亲自批准课题题目,中央委托42家单位组织力量完成31项重大课题研究,形成117份专题研究报告。
2020年,为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7场专题座谈会,党中央首次通过互联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民众通过互联网提出意见建议超过101.8万条。
2025年,“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十五五”规划蓄势谋篇。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地方考察调研并召开座谈会,着眼改革发展大局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为五年规划科学制定把舵定向。
他强调价值取向:“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推动共同富裕”;
他明确关键靶点:“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他要求问计于民:“以多种方式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充分吸收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
……
根据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安排,我国将通过“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个五年的努力,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见,“十五五”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改革任务,都需要在这五年中加快推进,到2029年完成。
10月20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如何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这次会议备受瞩目。
|出品人:陈陆军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执笔:高萌
|校对:阚枫
|视觉:张舰元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支持
【编辑:曹子健】与会代表为南澳科学会议揭牌,来自科技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各高校等的60余人参加会议。。
- 今日热点
- 日本学者所著《周恩来在巴黎》在中国出版发行
- 江西:车辆穿梭施工忙 跑出建设“加速度”
- 人民来论:面对春运返乡,乡村应有更多准备
- 一线调研 “周六解题会”:企业问 部门答
- 苏州:强学习 优治理 促就业
- 科普图解|新型显示技术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