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三大体系” 河南如何提升洪涝灾害风险防控能力?

  中新网郑州10月17日电 (记者 刘鹏)针对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洪涝灾害风险日趋加大,以及今年入秋以来河南全省平均降水量和阴雨日数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的情况,中部省份河南在洪涝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17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通报。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刘鹏 摄

  “洪涝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任汝成当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有效防范应对洪涝灾情,河南省水利厅着力构建现代化洪涝灾害防御“三大体系”,系统提升洪涝灾害风险防控能力,努力增强应对极端暴雨洪水的韧性。

  “首先是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任汝成介绍,近年来,河南快速推进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形成了由2540座水库、1.67万公里5级及以上河道堤防、14处蓄滞洪区等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

  同时,河南持续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优化气象水文监测站网布局,加快构建由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目前已建设应用8部水利测雨雷达,设立各类水文监测站8266处,在重要防洪区域布设了982处北斗卫星双信道测站。建立了覆盖全省12个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的78个县(市、区)、748个乡镇、8299个村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增强雨水情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提升短临预报精准度、延长预见期,已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系统可靠的水旱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此外,河南不断健全洪涝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每年汛前向社会公示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水闸、南水北调和淤地坝等近10万名防汛责任人名单,持续优化完善水库、河道、蓄滞洪区、山洪灾害防御等各类防洪预案,完善重大水旱灾害调度指挥工作机制,增强极端暴雨、特大洪水、重特大险情灾情的应对处置能力。

  任汝成介绍,今年入秋以来,河南省降水异常偏多,全省平均降水量和阴雨日数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降水过程频繁、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9月1日以来全省平均降雨量322.2毫米,较多年同期偏多近2倍。近日,受持续降雨影响,黄河支流渭河、伊洛河、沁河出现明显涨水过程,黄河形成了2025年第1号洪水。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河南于10月12日22时起,对三门峡市、洛阳市、济源示范区启动水旱灾害防御(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根据防汛工作需要,组织全省水利系统加强雨水情监测预报预警,强化会商研判和应急值守,科学精准实施水工程防洪调度,派出工作组赴一线指导市县加强河道应急清障和堤防巡查防守,切实抓好水工程安全度汛、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全力防御秋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

【编辑:胡寒笑】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SAT09cI"></kbd><del id="VJtiGho"></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VxGxM"></b>
  • CoupabledinnocencelacampagnedediffamationoccidentalecontrelaChinedévoilée
  • 办实事走读生搭乘公交困难留言后公交车进校接晚自习放学学生
  • 中国第一次登珠峰是什么时候?登山队队员有哪些?
查看更多

《星空传媒黄色仑库》

发布时间:2025-10-19 12:44:59 办公室ol凌辱 来自湖南

ИАСиньхуа-Китай,РФиСНГ,Вмире,Экономика,ФотоиВидео”中国华能集团东北分公司总经理顾可伟说。  建改并举“开工忙”  新春伊始,湖南省汨罗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在第一循环结束后,北京队和河北队分别以B组第一和第二的战绩升入A组。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4103906
举报
热点推荐
  • 开工第一周:抓项目绘蓝图&nbsp;多地“抢跑”拼经济

    2025-10-19 12:44:59

  • 上海:立法保障“最柔软的群体”&nbsp;实现“幼有善育”

    2025-10-19 12:44:59

  • 新春走基层打铁花舞火龙庆新春

    2025-10-19 12:44:59

  • 有回音丨宁夏一网友反映农村自来水时常浑浊回复:整改,减免!

    2025-10-19 12:44:59

  • �

    2025-10-19 12:44:59

  • “延期办”“委托办”,公安部推出6项措施便利境外中国公民

    2025-10-19 12:44:59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