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红色驿站”的战斗堡垒作用,文化路社区实行了“12345”工作法,即: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一根本;聚焦解决实际问题、回应居民需求两项功能;众筹人力智力物力三方面的治理资源;优化便民服务一张卡、社区业务一站办、民生政策一窗通、党员身份一亮明“四个一”服务模式和有阵地、有制度、有队伍、有活动、有激励“五个有”运行模式:1、突出一个核心。
中新社吉隆坡10月16日电 (刘应 兰超)“遇到突发紧急灾害,要通过车载转信台构建覆盖关键要点的临时转信站,保障救灾过程通信顺畅……”当地时间10月16日,“和平友谊-2025”联演组织专家交流和经验分享,来自中方参演部队的范译文围绕抢险救灾过程中通信保障主题,与马来西亚官兵畅谈心得体会。
作为人道主义救援减灾演练的重要内容,此次联演中马两军参演部队组织医疗、搜救、工程、后勤4个组专家交流,中方参演部队还开展抗洪抢险经验介绍和伤员管理分类等6个内容交流,通过互动探讨、互学互鉴提升训练水平,深化军事合作。
在抗洪抢险经验介绍现场,中方参演军官杨太总结合自身参加抗洪抢险任务经历,从情报研判精准识灾、装备保障有力救灾、人员培训高效处灾等方面,向马方参演官兵讲述了行动理念和方法,获得马方参演官兵点赞。“如何快速投送兵力抢占救援先机”“如何确保受灾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转移”……交流间隙,中方官兵耐心解答马方官兵提问,在深度沟通交流中传递中马友好情谊。
在交流现场,双方围绕10个救援行动场景展开“头脑风暴”,针对不同救援行动样式提出见解。“马方十分注重救援时的时效性,通过精准区分队员责任抢抓救援窗口期”“中方官兵通过意识、通气和循环评估伤员优先级,并给伤员标注不同颜色,实现伤员精准管理,让我受益匪浅”。在伤员管理分类交流过程中,马方参演人员阿兹旺多次提出观点,积极向中方参演人员袁晖请教技术细节,从管理框架构建到现场急救转运,从医疗资源调配到灾后救助恢复,双方在相互学习中获益良多、达成共识。
参演官兵王树焱不仅向马方官兵介绍了两栖作战的基本情况,还讲述了自己参加上级比武的难忘经历,通过现实案例解读和现场模拟示范,让交流内容更加生动。“一些马方官兵过去也和我们一道参加联演,通过具体的事例讲解,能让大家更好接受所讲内容,有助于提高下一阶段的训练效果。”王树焱说。
现场交流结束后,有的参演官兵还意犹未尽,观摩了对方的器材设备和实操流程,进一步展开学习借鉴,对多个战术行动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完)
【编辑:李骏】工商联要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引导民营企业家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完善政企沟通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搭建服务民营企业平台载体,推动惠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助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坚定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 今日热点
- 春节期间,当“熊孩子”遇上烟花爆竹会发生化学反应
- 【透视】美媒:美国医疗体系之恶,令人难以忍受!
- “礼赞新时代交通当先锋”主题摄影图片展
- 客流量大涨!济南超然楼7日起试点延长营业时间
- 未成年人1.7万元高额消费再敲警钟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