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团队三大盐碱地改良及利用技术落地见效

  中新网松原10月17日电 (记者 郭佳)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获悉,科研人员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实施的三项盐碱旱田改良及利用技术取得初步成果,测产结果显示出相关技术的潜在推广价值。

测产现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供图)

  吉林省西部是全国盐碱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该区域约有2000万亩土地受盐碱影响,其中重度盐碱地约300万亩。盐碱化导致土壤结构破坏、作物难以生长,限制了农业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历经多年研究,研发出三项改良及利用技术:预埋秸秆沃土增碳技术、铁尾矿改良盐碱旱田技术,以及玉米水肥一体化稳产高产种植技术。

  预埋秸秆沃土增碳技术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替代化学改良剂,通过粉碎并翻入土层,在自然腐解过程中改善土壤结构并提升有机质含量。数据显示,未改良盐碱地玉米未形成有效产量,经过两年改良后,玉米产量达459.37公斤/亩。科研人员表示,该方法成本低、环境风险小,适合在重度盐碱地推广应用。

  铁尾矿改良盐碱旱田技术将工业副产物转化为改良材料。科研团队与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合作,将铁尾矿与腐殖酸、硫酸铝等物质混合,用于降低土壤pH值和改善理化性质。改良后玉米产量达到597.94公斤/亩,是未改良的三倍多。

  第三项技术——玉米水肥一体化稳产高产种植技术——通过“324”宽垄双行密植耕作配合浅埋滴灌、肥料助剂产品,实现精准施肥和高效保墒。测产数据显示,实施该技术玉米产量由709.56公斤/亩增至920.61公斤/亩。

  科研人员认为,这些成果为盐碱旱田治理及利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相关专家指出,盐碱地被视为中国重要的“潜在耕地资源”,其改良和利用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完)

【编辑:曹子健】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VG5H41av"></kbd><del id="pBvIMp"></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0Nk9l"></b>
  •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筑牢百姓“幸福梦”(奋进新征程&nbsp;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 文艺星开讲丨如何“解锁”历史人物?《燕云台》主演这样说
  • 韩国江原襄阳遭山火侵袭大火映红天际
查看更多

《花季视传媒官网直接进入免费》

发布时间:2025-10-18 23:39:28 董小宛最新天美传媒麻豆 来自湖南

港媒:西方“普世主义”应让位于平等对话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月7日也表示,时隔3年,中国出境团队游按下“重启键”,将重振全球旅游市场,为世界经济疫后回暖注入动力。工作专班牵头,制定4个专项方案、32份责任清单,细化梳理工作任务326条,做到目标任务化、任务清单化、清单项目化。奢侈品企业需要做好准备,通过打造可持续价值链、加快数字化渗透,不断延伸多元产品与服务满足给更广泛的消费群体需求,结合本地化营销积极拓展新渠道,通过尖端技术提供卓越、独特的消费体验。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9674664
举报
热点推荐
  • 强震致土叙重大伤亡救援工作艰难推进

    2025-10-18 23:39:28

  • 《济公之降龙降世》在线观看

    2025-10-18 23:39:28

  • 赵雪东:想起援藏,眼睛总会湿润

    2025-10-18 23:39:28

  •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

    2025-10-18 23:39:28

  • 山东莱西市:深入推进“一统领三融合”工作体系&nbsp;赋能“莱西会议”经验时代新内涵

    2025-10-18 23:39:28

  • 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25-10-18 23:39:28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