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校学生要保持宿舍卫生清洁,定期通风换气。
中新社重庆10月25日电 (梁钦卿)60余名台湾同胞25日来到位于重庆北碚的梅花山,走进张自忠烈士陵园参观祭拜。
张自忠将军曾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壮烈牺牲。陵园门牌“双柏路516号”,源自张自忠将军殉国的日期5月16日。前来参观的台湾同胞们凝视门牌良久,才缓缓步入陵园。
10时许,祭奠仪式正式开始。前来祭拜的台湾同胞在张自忠将军雕塑前整齐列队,集体肃立默哀,行三鞠躬礼。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这是张自忠将军生前留下的铮铮誓言。多年过去,这句话依旧在两岸同胞心中铭记。
在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内,台湾同胞在玻璃展柜前驻足良久,里面展示着将军的生平事迹。有台胞表示,台湾有部电影叫《英烈千秋》,讲述的就是张自忠将军的故事,通过这次参访更深刻体会到张自忠将军面对日寇不屈不挠,直至壮烈牺牲的精神,值得所有中华儿女学习。
还有台胞感叹,许多抗战英雄都不为人知,甚至不知安葬何处,但他们与张自忠将军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站在张自忠将军墓前,台湾抗战老兵后代、“独目虎将”李宗岱的儿子李大淮说:“我是代表全家来缅怀张将军的,今天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的日子,张将军宁死不屈的气节是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骨气。”言闭,他深深鞠了一躬。(完) 【编辑:张子怡】
全书目录:第一部分:这个世界还好吗陈丹青:中国人太能干反而该少做事傅佩荣:我们为什么要活着麦家:国家是个人命运的一部分杨丽萍:现代人不清楚自己的文化属性第二部分:黄金时代的黑洞野夫:伟大的作家无法不书写黑暗齐邦媛:文学不能重建城邦,但能安慰人苏童:我们仍然在人性的黑洞里探索马原:诺贝尔文学奖早已不了解世界第三部分:柔软让你倾听整个世界严歌苓:每个作家都要有同情的耳朵池莉:我天生就是雌雄同体的作家翟永明:诗歌在世俗层面完全没用蒋方舟:我不是女性知识分子第四部分:在身体和心灵的孤岛上阿来:变成了外来者的形容词梁鸿:农民在城里找不到归属感张大春:眷村已成为政治符号,不值得缅怀廖信忠:台湾人没有优越感第五部分:一颗不肯媚俗的心白先勇:我是个作家,迫不得已救昆曲孟京辉:中国戏剧缺少胡玩胡闹的胸怀姚谦:唱片死了,音乐还活着陈坤:我不愿享受被人谈论的娱乐价值。
- 今日热点
- 方寸铜镜里的家国千秋
- 上世纪40年代的“国立拉萨小学”一瞥
-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 长城网汽车频道丨冀车新媒体广告刊例(20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