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专家共探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与国际传播

  中新网贵阳10月29日电 (记者 杨茜)29日,第16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

  与会海内外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围绕“全球视野下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与国际传播”主题,结合自身艺术实践和研究作交流发言。

  求同存异是各类文化相互欣赏需要秉持的基本原则。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彭锋认为,各民族的文化创造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多样性不仅能保持文化活力,而且能增强欣赏价值。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局势,倡导文化欣赏,避免文明冲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香港中乐团行政总监钱敏华分享了香港中乐团通过乐团的跨界合作与创新,用中国乐器“笙”与西方管风琴合奏,既体现“东西文化荟萃”的城市特色,又为国际观众呈现中乐新形态。乐团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演出,让国际观众看到中乐与现代科技、流行文化的融合能力。

图为论坛主题发言环节。杨茜  摄

  “创作者既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传统文化精髓,又要秉持开放包容、以国际视野和世界共通的语言,精准展现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气质,激发各国人民的情感共鸣。”甘肃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以《河西走廊》等优秀纪录片为例,从“核心理念”“叙事策略”“美学建构”等三个层面,深刻阐明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视化表达是“向内深耕”与“向外延展”的有机结合。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澳门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庆认为,当前国际传播要推进“三个转变”,即从政治叙事到生活情感共鸣、从单一主体传播到多元网络传播、从表层文化展示到深层价值传递。

  “要守正,才能创新。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和而不同’的转化、借用、衍生、丰富化的革新。”台北艺术节总监、导演李立亨认为,在网络科技与AI飞跃发展的今天,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助力与挑战一样大。利用AI时代带来的便利性,也要避免被虚拟性给颠覆掉文化的本质。

  与会专家、学者、艺术家围绕文明的多样与交流、融合与共生,聚焦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直面科技与艺术融合对文化传承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反映了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对于全球视野下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与国际传播的深入思考和艺术实践,展现了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完)

【编辑:于晓艳】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9WfycR"></kbd><del id="A6JIkrb"></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RDGP0"></b>
  • 新华时评:中国“开门红”为世界经济增添暖意
  • 人民网三评“国民素质”之二:文明传承断档了吗?
  • 北京海淀试点儿童近视防控干预——人民政协网
查看更多

《免费拔萝卜视频》

发布时间:2025-10-30 13:29:28 农场主的三个女儿们美国1976策驰 来自湖南

俄媒:俄罗斯首次完成连续100次无事故航天发射  这其中,新能源汽车的“火车头”拉动作用尤为瞩目。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到2027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1900万千瓦。  这些化石采自德国索伦霍芬石灰岩。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8001531
举报
热点推荐
  • 吉林省委召开常委会议&nbsp;巴音朝鲁主持会议

    2025-10-30 13:29:28

  •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2025-10-30 13:29:28

  • 老区精神&nbsp;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上

    2025-10-30 13:29:28

  • 新春走基层春节,我们50多人都在岗

    2025-10-30 13:29:28

  • 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nbsp;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2025-10-30 13:29:28

  • 河北参保人员京津就医可免备案直接结算

    2025-10-30 13:29:28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