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3日电 题:习近平曾以这句诗自勉
20年前,2005年6月2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为两千余名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理想·价值·人文精神”的主题报告。
在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到自己的人生经历——
他在福建工作17年多,一直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诗放在案头自勉。
福建福州是林则徐的家乡。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同志就十分重视林则徐系列文物遗迹的保护和修复,号召“继承、发扬林则徐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林则徐的这句诗,他更是多次引用,熟稔于心。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但爱国从来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在每个具体行动中。
从陕北黄土高原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这片土地和人民,用行动将“爱国”化作为国为民的生动实践。
在陕西梁家河,他带领乡亲们打井、修淤地坝、修梯田、建沼气池,立志“要为人民做实事”;
在河北正定,他骑着自行车走遍全县200多个村子,坦言“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
在福建宁德,他几乎走遍所有乡镇,将“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深深刻在心中;
……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是不改的初心,更是不懈的笃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不同人群多次谈到“爱国”,强调“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
2015年6月,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说,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2021年9月,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
2025年4月,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寄语青年创新人才,“大家要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殷殷话语,承载着深深的期许。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1935年,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时任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三个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
成才报国、振兴中华,这份信念代代相传、历久弥坚。
|出品人:陈陆军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阚枫
|执笔:袁秀月
|校对:孙静波
|视觉:李伊璐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新华网等媒体联合签署互联网视听服务自律公约这一状况导致日本企业集团把军工板块视为负担。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发展与其背后的专利密切相关。西藏紧随其后,为8%左右。
95人支持
太空狼人职业小镇(太空狼人职业小镇模式下载)
2025-10-07 00:07:41
开学第一课 安全记心间
上海市闵行区:坚持党建引领 以“12345”社会力量动员机制 筑牢疫情防控坚强防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017.11.4)
订阅“学习强国”聊城学习平台,用这两种方法!
有回音保障房幕墙铝板安装偷工减料?深圳福田:暂未发现问题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