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机器人移动精度已从最初的±10毫米发展到现在接近极限的±3毫米。
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文件于近日发布后,企业开始参与申报工作。和往年的集采规则不同的是,今年首次允许医疗机构可以按药品的具体品牌报量。“这充分体现了稳临床的导向。”中国药科大学医药价格研究中心主任路云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
此次集采规则明确,医疗机构报量的品牌如果中选,该品牌企业将直接成为该医疗机构的供应企业,提高临床需求与供应的匹配度。根据国家医保局提供的数据,有4.6万家医疗机构参加了本次集采报量,报量的77%具体到了品牌。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兰表示,医疗机构希望集采尽量不改变临床用药习惯,为了保持原有的实际诊疗状况,大部分医院会选择按照厂牌来报量。以宣武医院为例,在第十一批集采的55个药品当中,约50个按照厂牌报量。剩下的几个品种,或是不在厂牌名单里,或是非过评药品,医院选择按照通用名报量。路云表示,这也会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度,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导向。
根据集采规则,对于医疗机构需求大但企业报价未入围的情况,如报价未入围的企业接受入围企业的中选价格,本次集采给予中选机会。这可以鼓励临床认可度高的企业积极中选,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路云介绍,此次集采在选品过程中也充分尊重临床意见,剔除了碘普罗胺注射剂、甲氨蝶呤注射剂等临床使用风险较高的品种。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比较特殊的儿童用药,此次集采也重点关注。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和专家,专门论证儿童适宜小规格药品的比价规则,对小规格的口服溶液、干混悬剂、颗粒剂、注射剂等儿童适宜剂型,用“含量差比价”替代“装量差比价”,调整后小规格药品价格有所放宽,鼓励企业供应儿童小规格药品。
路云从2018年就开始参与集采工作,她表示,多年来,集采始终把保障临床用药需求作为基本目标。
常规药品通常把医疗机构报量的60%-80%作为企业竞争标的,一些抗生素,特别是特殊级抗生素,集采则给了临床更多自主权。临床中,抗生素分级管理,特殊级抗生素也被认为是“最后防线”,通常是指针对多重耐药菌、重症感染或特殊病原体的一类抗菌药物,必须在严格监管下使用。
第七批集采纳入了4种特殊级抗生素,包括美罗培南、替加环素等。路云介绍,针对这些抗生素,集采把60%-80%的企业竞争标的量下降到40%-60%,其余的用量全部留给医院自行选购。
在进行肝素(肝素是临床上常见的抗凝治疗药物,2021年,肝素类产品在国内公立医院的销售额约为120亿元——记者注)集采的时候,路云还记得,她所在的专家组几乎走访遍了国内过评的那曲肝素和依诺肝素(国内临床主流使用的肝素——记者注)的生产厂家。
之所以要走访这些厂家,是因为肝素要从新鲜健康猪小肠里提取加工,因此肝素原料药的价格会跟随“猪周期”波动。集采过后,肝素的价格降低,专家需要确认价格降低后,厂家依然能保证临床供应。
路云说,虽然可以通过与厂家代表座谈了解情况,但为了保证临床的供应,专家组有必要去一线看到生产线、制剂工艺等,“亲眼看过了才能更放心”。
药品质量是监督管理的红线,也是集采工作的底线。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第十一批集采,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对投标企业的质控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投标企业或其委托生产企业有2年以上同类剂型生产经验,并且投标药品的生产线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符合性检查;将原来的“投标药品”2年内未发生违反GMP的情况,扩展到“投标药品的生产线”2年内未发生违反GMP的情况。
此外,此次集采还优先考虑临床认可、质量稳定的企业。企业报价相同时,医疗机构报量多,或未发生生产工艺、原料药、主要药用辅料等重大变更的企业优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06日 02版 【编辑:李岩】
近期最火热的话题无疑是从科技圈的讨论到全社会的议题这项被不少行业专家认为具有颠覆性的技术自然也会对体育产生影响作为展示科技发展成果的一个“橱窗”体育可以说是最早让人类看到人工智能巨大潜力的领域之一这里不得不先提到棋类运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卡斯帕罗夫与尚处AI发展前期的“深蓝”“更深的蓝”两款超级计算机展开鏖战取得一胜一负配合当时一系列人工智能科幻电影的热映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无限遐想接下来的故事人们就更熟悉了算力达“深蓝”数万倍的“阿尔法狗”(AlphaGo)围棋人工智能在与李世石、柯洁两位围棋界标志性人物的对弈中均取得完胜“阿尔法狗”将围棋带入了新的发展纪元引发了一系列围棋人工智能的问世与迭代如今在国内外围棋网站上“人机大战”的质量颇高爱好者还能借助AI分析胜负从而提升棋力事实上人工智能早已渗透到体育的各个方面大家已经见怪不怪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机器人竞技格斗等都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这一交叉领域的实体化呈现在电竞领域一款人工智能于2018年就已经在《刀塔2》的“五对五团战”中战胜了人类玩家这表明人工智能不仅单兵能力强组队协作也有了重大进展在体育消费与运动健身方面人工智能的渗透度就更高了从兼具娱乐与健身功能的各类体感游戏到“网红”产品智能健身镜再到手机上林林总总纠正动作、分析效果的健身应用都多少带着人工智能元素在人工智能助力体育方面中国在软硬件上都没有掉队不仅“绝艺”等围棋人工智能的水平处于国际前列一些“小而美”的探索也给人惊喜202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个“极客”团队开发出一个分析举重运动员技术动作的人工智能创意项目《夺冠》不仅帮助陕西队备战全运会还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展现出中国大学生在AI助力体育训练方面的创造力基于体育高度的公开性与竞争性有大量科研力量以此为突破口进而推广到更多行业这让AI对体育圈的深刻影响成为科技改变人类社会面貌的一个缩影面对更多元更高阶的需求人工智能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持续拓展它对体育圈的影响持续加深而这些年也出现了选手在个别项目的比赛中借助人工智能作弊的情况无论竞技体育还是日常运动如何更合理合规地使用人工智能让科技向上、向美、向善地服务于人类将是在发展中需要持续关注的课题文案:郑昕编辑:高萌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今日热点
- 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 BaoBao站 “护心人”的最后一个春运
- 出台“四张清单” 黑龙江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执法
- 【新闻联播】《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 撕掉00后刻板标签 周恩洋亮出《我的颜色》
- 新加坡边境安检试用虹膜识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