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目录:第一部分:这个世界还好吗陈丹青:中国人太能干反而该少做事傅佩荣:我们为什么要活着麦家:国家是个人命运的一部分杨丽萍:现代人不清楚自己的文化属性第二部分:黄金时代的黑洞野夫:伟大的作家无法不书写黑暗齐邦媛:文学不能重建城邦,但能安慰人苏童:我们仍然在人性的黑洞里探索马原:诺贝尔文学奖早已不了解世界第三部分:柔软让你倾听整个世界严歌苓:每个作家都要有同情的耳朵池莉:我天生就是雌雄同体的作家翟永明:诗歌在世俗层面完全没用蒋方舟:我不是女性知识分子第四部分:在身体和心灵的孤岛上阿来:变成了外来者的形容词梁鸿:农民在城里找不到归属感张大春:眷村已成为政治符号,不值得缅怀廖信忠:台湾人没有优越感第五部分:一颗不肯媚俗的心白先勇:我是个作家,迫不得已救昆曲孟京辉:中国戏剧缺少胡玩胡闹的胸怀姚谦:唱片死了,音乐还活着陈坤:我不愿享受被人谈论的娱乐价值
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国庆假日期间,中秋佳节如约而至。双节同庆之时,家国真情在我们心中澎湃。
人们不由回想起这样一个场景。2015年秋分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在西雅图出席侨界举行的欢迎招待会,同侨胞提前共度中秋。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在招待会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吟诵起唐代诗人张九龄的诗句,还代表祖国人民为侨胞送上了家乡的月饼。
最是家乡味,能抚游子心。
1986年,也是中秋节前夕,时任厦门市副市长习近平骑着自行车,带着两盒月饼到厦门大学学生宿舍看望同学们。
“我们都远离父母家乡,习副市长带月饼来给我们过节,大家非常开心,他像大哥哥一样亲切。”作为在场学生中的一员,这温暖的一幕,即使多年之后依然深深印刻在张宏樑的脑海里。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古往今来,人们以月之圆期盼人之圆,不断积蓄着“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的认知。无论身在何处,品味圆满的月饼,共赏一轮圆月,是属于中华儿女的仪式感,是在数千年中华文化浸润中而产生的心灵相通。
小月饼里,饱含着团聚团圆的喜悦和对团结奋进的属望,也承载着对祖国未来的希冀。
来自福建的林冬梅忘不了第一次吃月饼时,口里充盈着的香甜。
林冬梅生于一个贫困家庭,父亲视力残疾,母亲也积劳成疾。1994年,因为家里交不起学费,10岁的林冬梅面临辍学。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通过希望工程对接资助了她。
那年中秋时节,习近平同志冒雨来到林冬梅家里探望,不仅送来了资助金和文具,还送来了一盒月饼。那是小冬梅第一次吃到月饼。从这一口甜里,小冬梅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拥有了无惧未来的信心和力量。
从那年开始,习近平同志一直资助林冬梅,直至她大学毕业。其间多次同她见面、通信。参加工作后,林冬梅通过希望工程资助了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将这份关爱传递下去。
人们吃月饼吃的是家常、品的是真情。然而曾几何时,过度的包装、令人望“饼”生畏的价格,让月饼变了味。
2013年中秋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特别强调要坚决刹住公款送节礼等不正之风,过一个风清气正的节日。几天后,中央纪委和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专门印发通知,明确要求节日期间严禁用公款送月饼送节礼。
“今年中秋节中央纪委抓月饼,看起来是小事,其实是抓这后面隐藏的腐败。”节后,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要“抓了中秋节抓国庆节,抓了国庆节抓新年,抓了新年抓春节,抓了春节抓清明节、抓端午节”“使之形成一种习惯、一种风气”。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如今,“天价”月饼早已风光不再,清风正气吹遍神州大地。人们从清清爽爽的党风政风社风中,品味月饼本真的味道,享受团圆美满的温馨。
从小小月饼中,我们体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天涯共此时”的深情,更读懂了“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担当。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悠悠家国情、拳拳赤子心。
策划:张晓松
主编:朱基钗
主笔:高蕾
视觉:金小茜、贾伊宁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编辑:胡寒笑】从拿地企业来看,央国企实现包揽,中建系、越秀地产各揽两宗地,中建八局成功在京拿地,广东省国企越秀地产表现出强劲势头。。
- 今日热点
- ChatGPT to challenge search engines expert
- 浓浓元宵意 深深志愿情
- 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春节档影视前瞻:战争片点燃家国情怀 现实主义题材热度不减
- 首尔光化门广场将举办平昌冬奥会预热滑水活动
- 2022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