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重强化对大学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群体的就业创业支持;加强对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就业的服务,提供方便快捷的掌上劳动保障服务;着重对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进行就业扶持和兜底保障。
今年,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回国70周年。从决定归国到踏上祖国的土地,钱学森经历了长达五年的软禁岁月。即使困难重重,那颗归国建设的赤子之心从未动摇。
1950年,美方为阻止钱学森回国,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拘禁,对其实施了非人的折磨。被非法关押的钱学森,失声,暴瘦,但这没有影响他回国的决心。1955年6月,钱学森使用香烟纸写下信件:“被美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这封信被辗转送到周总理的办公桌上,经协调安排,10月8日,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
回国后的钱学森,积极参与中国火箭和空间事业的创建和规划,并运用他所掌握的空气动力、火箭发动机等领域的知识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航天技术人才。
1960年11月5日,在钱学森的参与和组织下,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东风快递”的传奇从此开启。
随后,捷报不断传出。1966年“两弹结合”试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用自己的导弹投送核武器的国家。
1970年通过无线电波,《东方红》悠扬的乐曲在浩瀚的宇宙空间里“响”起。从这一天起,地球之外的浩瀚苍穹有了中国人的印迹。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问题上,钱学森答复:“应将飞船方案也报中央”。这至关重要的十个字,清楚地表达了钱学森的判断。
从“神舟五号”开始,每一位从太空凯旋的航天员,都会来到钱学森的家中,向这位中国航天奠基人报告好消息,“神舟七号”成为钱学森一生中看到的最后一次中国载人航天任务。
如今,人们不会忘记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正是源自于钱学森长久以来的坚持与付出。在那个充满勇气和梦想的年代,钱学森怀揣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为中国航天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空。
致敬!(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黄钰涵】截至目前,重庆境内900多个高铁项目点,已有820余项目点复产复工,复产率达90%以上,3万余名施工建设者恢复生产。。
- 今日热点
- 福建厦门市集美区康城社区:近邻党建促融合,社区治理有温度
- 2022第二届明月湖国际创新创业大赛
-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审美创新
- 点赞“2020我喜爱的中国品牌”暨“全球抗疫品牌力量”经典案例发布会
- 直播卖保险注意了!北京银保监局发文关注合规风险
-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