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是否会对保险代理人造成威胁?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的报告《取代还是解放:人工智能对金融业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指出,从行业分布看,保险业受AI影响程度最大,25%的岗位(119万)面临颠覆或转型。
中新社北京10月9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法院9日公开发布4件案例,依法严惩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采矿等破坏耕地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朱某利、苏某非法占用农用地案”是人民法院依法严惩以开展农业生产为名,行倾倒渣土牟利之实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典型案件。
案情显示,朱某利、苏某以开发建设现代农业智慧产业基地项目为幌子租赁案涉土地,捏造案涉地块土壤确需改良的假象申领许可证,大肆接收、倾倒建筑垃圾、石块等渣土,收取巨额弃土费。此种披着合法外衣的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行为,具有很强的迷惑性、隐蔽性,往往违法犯罪持续时间长,社会危害性大。
江苏法院判处被告人朱某利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判处被告人苏某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既彰显了人民法院依法保护耕地、捍卫粮食安全的坚强决心,也对潜在的类似违法犯罪行为起到强有力的震慑和警示作用。
草炭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兼具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动下非法采挖、贩卖草炭土,破坏矿产资源和粮食生产,严重影响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于某非法采矿案”显示,于某在二年多内以“采挖—回填”的方式持续非法采挖草炭土并用其它沙土回填,造成30余亩永久基本农田耕作层永久性破坏,严重破坏黑土地资源,其行为同时触犯非法采矿罪与非法占用农用地罪。
内蒙古法院择一重处,以非法采矿罪追究被告人于某刑事责任,有力震慑非法采矿类破坏黑土地资源的犯罪分子,彰显人民法院严守黑土地保护红线的司法态度。(完) 【编辑:周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雅娟实习生龙东连。
- 今日热点
- 已获批上市国产新冠治疗用药全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 情系岛礁!海军军医大学某医院医疗服务温暖兵心
- 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
- 1月5日译名发布:伊塔马尔·本-格维尔
- 徐工集团:“红色徐工”党建生态体系点燃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
- 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文章中国国家地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