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导游运营商安卡利对《卫报》表示,“如果你问游行业的任何一个人,我敢肯定,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中国游客。
太空俯瞰,五年时光里,陕北高原上煤制乙二醇装置将“黑煤”转化为绿色化工产品;关中平原,国内首座T5航站楼投入运营。
以科技创新为笔、以绿色开放为底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三秦大地徐徐展开。
卫星画面显示,2018年到2025年,毛乌素沙地上,一座现代化工设施集群拔地而起。项目建成后总占地16.3平方公里,相当于2000多个国际标准足球场的大小。全球单系列规模最大的180万吨/年乙二醇装置就此诞生。
总台记者 侯潇扬:这辆纯电生产用车,正满载着一车样品前往分析化验中心。它的电池电解液中最主要的原料,其实就来源于一瓶透明液体。这是由煤炭转化而来的碳酸二甲酯。
总台记者 侯潇扬:像这样充满科技感的应用,在榆林化学还有很多。我身后的这块大屏幕就是榆林化学的“工业大脑”。在我的左手边是生产监控系统,右手边是设备监控系统。中间则是各厂区的视觉与数据实时监测平台,海量的信息实时传输回“中枢神经”,离不开通信技术的深度参与。
总台记者 侯潇扬:站在榆林化学碳捕集与封存示范项目的操作平台上,脚下这些管道就是二氧化碳的“专属输送通道”。在“煤转化”这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通过这些管道输送至井口,并注入地下1900米至2500米的咸水层之中,在那里实现永久封存。这个项目正式投入运营之后,每年能够实现减排二氧化碳达40万吨,约等于2000多万棵树一年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视线转向关中平原,2020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扩容升级。T5航站楼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航站楼,总建筑面积达70万平方米,约等于国际标准560个游泳池的大小。规模体量上的跨越正在实现,而要让其运营品质与硬实力相匹配,则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大赋能。
总台记者 侯潇扬:我身旁这台正在匀速“迈步”的设备,就是民航业内首台探地雷达机器狗。它搭载设备可以一边走一边向地下发射雷达波,能够有效识别3米内的脱空、裂缝和地下管线,比人工探测效率高不少。不仅可以在既定路线内实现自动化探测,就连人难到、车难行的绿化草地和土面区,它也能灵活穿梭。
智能运维保障着机场的“健康”,而航站楼通风系统的设计,则体现了绿色的“基因”。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团队研制的这种高效通风设计,正是陕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科技赋能、绿色低碳理念的生动缩影。
陕北高原上由管道塔罐绘就的工业画卷,与关中平原上展翅欲飞的航空枢纽,共同构成了陕西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传统产业与新兴动能在这里协同共进,驱动着三秦大地向更高水平开放、更绿色低碳的未来稳步前行。 【编辑:史词】
《满江红》编剧陈宇认为,在创作中尽量准确的把握各个类型的不同特点,以类型为根基进行创新与突破,“它是哪种类型,该有怎样的类型要素,观众期待在这种类型片中看到怎样的内容,这也是创作者要尽量努力探索的,包括《满江红》的创作以及其他的春节档影片,创作者都有相对明确的类型意识,然后基于这样的类型进行杂糅,突破观众的心理期待。。
- 今日热点
- 外国专家解读土耳其强震为何如此致命
- 东方网—纬景储能液流电池电堆智能产线启用 智能制造能力快速复制至长三角及全国
- 优秀国产动画片评审与展播平台
- 遇见“乡愁”,95后姑娘创业助农
- “阳”了能不能洗澡?专家提醒:退烧后依据体力酌情选择
- 【推广】黄山携手支付宝集福运送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