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论坛副理事长、IMF原秘书长林建海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展望2023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消退,中国经济增长预计将强劲回升,各种预测都指向5%左右或更高的增长率。
中新社北京10月9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法院9日公开发布4件案例,依法严惩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采矿等破坏耕地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朱某利、苏某非法占用农用地案”是人民法院依法严惩以开展农业生产为名,行倾倒渣土牟利之实构成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典型案件。
案情显示,朱某利、苏某以开发建设现代农业智慧产业基地项目为幌子租赁案涉土地,捏造案涉地块土壤确需改良的假象申领许可证,大肆接收、倾倒建筑垃圾、石块等渣土,收取巨额弃土费。此种披着合法外衣的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行为,具有很强的迷惑性、隐蔽性,往往违法犯罪持续时间长,社会危害性大。
江苏法院判处被告人朱某利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判处被告人苏某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既彰显了人民法院依法保护耕地、捍卫粮食安全的坚强决心,也对潜在的类似违法犯罪行为起到强有力的震慑和警示作用。
草炭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兼具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动下非法采挖、贩卖草炭土,破坏矿产资源和粮食生产,严重影响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于某非法采矿案”显示,于某在二年多内以“采挖—回填”的方式持续非法采挖草炭土并用其它沙土回填,造成30余亩永久基本农田耕作层永久性破坏,严重破坏黑土地资源,其行为同时触犯非法采矿罪与非法占用农用地罪。
内蒙古法院择一重处,以非法采矿罪追究被告人于某刑事责任,有力震慑非法采矿类破坏黑土地资源的犯罪分子,彰显人民法院严守黑土地保护红线的司法态度。(完) 【编辑:周驰】
信访渠道越畅通,诉求解决越高效,群众才会越满意。。
- 今日热点
- 新春走军营丨海军某驱逐舰支队:试训融合砺精兵
- 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
- 移动物联网“快进”夯实万物互联基础
- 传音首款折叠屏Phantom V Fold即将发布,搭载天玑9000+传音首款折叠屏PhantomVFold即将发布-新摄会
- 三峡枢纽通航货运量1336万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