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最新800条第181条-第132条·2023年02月07日05:57·2023年02月01日05:44·2023年01月30日05:42·2023年01月13日05:40·2023年01月10日05:15·2023年01月09日05:11·2023年01月06日04:59·2023年01月05日05:29·2023年01月04日05:25·2023年01月03日06:08·2022年12月13日08:39·2022年12月05日05:48·2022年11月25日05:59·2022年11月24日05:40·2022年11月23日05:12·2022年11月04日05:28·2022年11月03日05:25·2022年11月02日05:38·2022年11月01日05:19·2022年10月26日05:33·2022年10月25日05:47·2022年10月13日05:35·2022年10月11日05:37·2022年10月10日06:08·2022年10月09日04:55·2022年10月08日05:10·2022年09月30日05:41·2022年09月28日05:47·2022年09月27日05:37·2022年09月26日05:48·2022年09月14日05:47·2022年09月09日06:01·2022年09月08日05:10·2022年09月07日07:18·2022年09月06日06:30·2022年08月26日05:43·2022年08月25日07:37·2022年08月24日05:18·2022年08月23日05:21·2022年08月22日05:38·2022年08月18日05:49·2022年08月17日05:59·2022年08月16日06:20·2022年08月15日06:07·2022年08月05日05:58·2022年08月04日05:41·2022年08月03日05:58·2022年08月02日05:17·2022年08月01日05:14·2022年07月28日05:37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电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自9月30日起连续8天刊登署名“钟才文”的评论文章,传递中国经济政策信号,回应外界关注议题。
——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具备“稳定锚”。“十四五”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连续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大关后,先后跨越多个十万亿元关口,今年预计可达140万亿元。题为《深刻认识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逻辑》的文章指出,这么大的经济体量,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其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内在逻辑。
文章举例说,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够避免西方多党制下的政策短视、朝令夕改等,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提供重要“稳定锚”。中国注重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加强逆周期调节,正确引导市场预期,提振社会信心,既保证一定政策力度,又预留足够政策空间,及时熨平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波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产业转型升级不是“齐步走”。回应个别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题为《科学客观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态势》的文章指出,总的看,中国经济形有分化、势在向好、未来可期。
文章说,产业转型升级不是一个齐头并进的过程,不是“齐步走”,而是有快有慢、有先有后,不同区域、行业、群体会出现分化,宏观数据同部分微观主体感受会有“温差”。对此,要全面看待,不能因为部分经营主体感受不好就否定整体经济形势。同时,要通过改革发力、政策给力,着力缩小“温差”,努力让广大民众享受发展红利。
——加快转型升级带来前所未有机遇。针对“在中国投资和发展机会变少”的论调,题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蕴含重大机遇》的文章强调,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将为世界各国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如在人才红利方面,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居全球前列,每年培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专业毕业生超过500万人,人才红利特别是“工程师红利”不断强化,将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在消费扩容升级方面,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美元以上,超大规模市场体量稳步扩大,消费升级正处于关键时期,新需求牵引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投资机遇的过程。
——中国宏观政策不为任何特殊利益集团所左右。确定性正日益成为全球的稀缺资源,题为《全面认识把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的文章指出,宏观政策的确定性确保了中国经济有条件平稳运行。
文章指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复杂多变,中国的宏观政策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遵循经济规律,在保持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基础上,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调整政策力度和方向。
“反观一些西方国家,宏观政策短视化倾向明显,政策连续性常因选举周期中断。”文章称,相比之下,中国的宏观政策不为任何特殊利益集团所左右,既可信又可靠,市场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
——中国发展绝非所谓“冲击”。谈及中国发展为世界提供了什么,题为《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开放共赢性》的文章给出的答案是巨大机遇,而绝非所谓“冲击”。
文章举例称,中国市场规模巨大、快速成长,每年已有近50万亿元的消费、超过20万亿元的进口。中国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实现“清零”,电信、医疗、教育等服务业领域开放试点稳步推进。
文章援引美中贸委会开展的会员调查称,绝大多数受访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对维持其全球竞争力不可或缺。(完) 【编辑:史词】
根据新修订的《防卫力整备计划》,未来五年日本防卫费预算总额为43万亿日元,相较于上一个五年的增幅约60%。。
- 今日热点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
- 直播在海口工作是什么体验?4位青年代表带您沉浸式体验
- 新兴产业“兴”起来创新驱动后劲足——地方经济发展新动能观察
- 长沙市芙蓉区: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 三江源:20年艰辛保护筑牢“中华水塔”
- 波兰不打算向乌提供F-16战机,英国也不想给自己的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