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记者任沁沁)记者9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获悉,为便利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从事科研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自2023年2月20日起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
今年,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回国70周年。从决定归国到踏上祖国的土地,钱学森经历了长达五年的软禁岁月。即使困难重重,那颗归国建设的赤子之心从未动摇。
1950年,美方为阻止钱学森回国,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拘禁,对其实施了非人的折磨。被非法关押的钱学森,失声,暴瘦,但这没有影响他回国的决心。1955年6月,钱学森使用香烟纸写下信件:“被美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这封信被辗转送到周总理的办公桌上,经协调安排,10月8日,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
回国后的钱学森,积极参与中国火箭和空间事业的创建和规划,并运用他所掌握的空气动力、火箭发动机等领域的知识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航天技术人才。
1960年11月5日,在钱学森的参与和组织下,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东风快递”的传奇从此开启。
随后,捷报不断传出。1966年“两弹结合”试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用自己的导弹投送核武器的国家。
1970年通过无线电波,《东方红》悠扬的乐曲在浩瀚的宇宙空间里“响”起。从这一天起,地球之外的浩瀚苍穹有了中国人的印迹。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问题上,钱学森答复:“应将飞船方案也报中央”。这至关重要的十个字,清楚地表达了钱学森的判断。
从“神舟五号”开始,每一位从太空凯旋的航天员,都会来到钱学森的家中,向这位中国航天奠基人报告好消息,“神舟七号”成为钱学森一生中看到的最后一次中国载人航天任务。
如今,人们不会忘记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正是源自于钱学森长久以来的坚持与付出。在那个充满勇气和梦想的年代,钱学森怀揣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为中国航天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空。
致敬!(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黄钰涵】在2016年的纳卡冲突中,土耳其研制的“TB-2”无人机声名鹊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 今日热点
- 老年人如何做到合理膳食?营养科专家给出这些建议
- 北京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副主任伍洲彤:让孩子通过艺术与世界沟通
- 体育--河北频道--人民网
- 安徽促进养老产业加快发展
- 常发怒会使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来看看最新研究
- 招用工“黄金期”来临 多地举办招聘活动保用工、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