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源火”亮相 它是如何被获取和点燃的? 《叶一涵有几部》中联部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应对新冠疫情冲击、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取得的重大成就,表示为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株新特点,中国主动优化抗疫举措,目的是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是科学、及时、必要的。《叶一涵有几部》
关注“学习大国”微信公众号(ID:xuexidaguo)参与抽奖,还有机会获得智能手机、智能网络电视等精美奖品。
在十五运会火种采集仪式上亮相的“源火”,是来自南海北部海域水深1522米海底的可燃冰,这是体育运动史上首次在深海海底原位获取运动会“源火”。
它是如何被获取和点燃的呢?一起来看这次“源火”采集之旅。
9月16日,科考船从广州南沙科考码头出发,穿越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于9月18日到达海马冷泉区开展“源火”采集作业。
据介绍,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局利用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水下遥控机器人“海马”号,在南海北部海域首次发现了海底规模空前的活动性“冷泉”,命名为海马冷泉。
总台记者 何伟奇: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源火”采集装置正在从船上往深海海底下潜。
在“海马”号潜入深海后,科研人员远程操控机械臂,采集冷泉口溢出的可燃冰及伴生气体,当足量可燃冰在采集舱内降压分解,产生的甲烷气体即为“源火”气源。
指挥员按下引燃开关,科考船甲板面的光伏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传输到海底,从而实现天海联动,“源火”顺利引燃。
“海马”号从下潜开展采集作业,到携带燃烧稳定的“源火”出水,整个过程只用了3小时04分。9月18日18时08分,科研人员利用引火棒,将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源火”顺利转移至“源火”盒。 【编辑:胡寒笑】
徐女士的烦恼并非个例。
“心中有信念,才能坚持走到今天。
”该旅领导说,他们将协调、吸纳更多联合要素融入训练筹划设计,探索建立常态对抗演练机制,推动练兵备战由无形的“带着敌情出招”向有形的“与强大对手过招”转变,在实打实抗中锻造精兵劲旅。。
(责任编辑:麦克鲍力施)
- 今日热点
- 湖南韶山市:探索“河长制+水土保持”新模式,助推红色旅游发展
- 集美乡村振兴--福建频道--人民网
- “小三通”常态化?台商直斥台当局“像诈骗集团”
- 贵州:不误农时不负春 斗志昂扬开新局
- 我国成功发射亚太6E卫星
- 国内首座地下储气库群采气量累计突破300亿立方米——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