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图片》
中新社北京10月11日电 (记者 应妮)故宫博物院在建院百年之际,如何更好行稳致远?第七届太和论坛11日在北京开幕,同步设置的“博物馆馆长国际论坛”上,各专业人士深入交流并形成共识——社群参与是激活博物馆内在生命力的关键要素。
故宫博物院既是世界文化遗产,又是博物馆,还是年接待量超千万人次的旅游景区。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提议,在《故宫保护总体规划》之外编制新的故宫博物院发展条例,“从博物馆角度去思考、研究和利用故宫的建筑空间,应该能够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之路。”
他以法国的卢浮宫和凡尔赛宫为例,前者侧重藏品的展览展示,后者定位于具有博物馆使命的历史纪念建筑,更强调建筑空间的遗产价值,展览的重点是本地历史,也就是在历史遗迹和公共展览之间做了最小干预式的平衡,有别于卢浮宫所代表的典型意义的现代博物馆,这一经验值得故宫博物院借鉴。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回忆,2019年“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中首次在各宫门挂起了门神、竖起了天灯和万寿灯,并且举办“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展”,这桩桩件件,都是希望在利用好故宫这个古建筑群的前提下,更好和社会公众产生情感连接,让故宫博物院走进民众的日常生活。
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冯明珠表示,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近70万件(套)文物,主要源自故宫博物院以及中央博物馆筹备处(南京博物院前身),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推广故宫文物,就是传承中华文化。
在她看来,观众是博物馆最忠实的社群,如何吸引他们,靠的是策划精彩展览,做好观众服务和营销宣传。“台北故宫博物院除了青铜器、瓷器、玉器为常设展之外,其余十多间展厅以不同主题策划多档展览,通常三月一换,推陈布新,吸引这些最忠实的群体一再回访,彼此共同成长。”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罗文利在题为《加强与社群互动——书写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主旨演讲中,强调打造“观众友好型”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描述了上海博物馆与公众“双向奔赴”的动人场景,尤其该馆最新开放的东馆展厅升级、增加互动,绝大多数展览免费免预约,切实拉近公众与博物馆的距离。
与会嘉宾结合行业实践与前沿思考,深入交流并形成共识:博物馆的专业守护需扎根社群的需求土壤,社群参与是激活博物馆内在生命力的关键要素,跨国界、跨领域协作则是推动全球文博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七届太和论坛由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同步设置“博物馆馆长国际论坛”“世界遗产地绿色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博物馆‘文化+科技’国际论坛”三个分论坛,将持续至10月13日。(完)
【编辑:李润泽】
学校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着力实施育人为先、人才强校、全球发展、交叉突破战略,扎实落实“十四五”规划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推进书院制、实施大类招生、健全“招培就”全周期培养体系等,深化“五育并举”,大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拔尖创新人才;坚持“四个面向”,立足学校特色,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在插层化学、超重力技术、弹性体材料等领域领跑,并攻克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北化贡献。《励志图片》 “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成立于2019年4月,由新华社联合15家中外智库共同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