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好生态” 根据天津市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天津市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进行了重组,将原天津市知识产权局的职责、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商标监管、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职责等整合。
中新网10月11日电(燕新台)赖清德日前大肆鼓吹要加速打造“台湾之盾”,并响应美方要求,承诺明年将军费占GDP比率提升至3%,达到北约成员水平。对此,岛内舆论直言,民进党当局片面强调强化防务,根本无助于化解两岸和平问题。外交部10日回应相关议题时明确表示,赖清德当局妄图编造种种谎言,推进以武谋“独”“以武拒统”,只会将台湾拖入兵凶战危的险境。
所谓“台湾之盾”,不过是一场“烧钱”泡影
早在赖清德之前,路透社就援引所谓“知情人士”消息称,这套翻译为“台湾铁穹(Taiwan Dome)”的防空系统,计划整合台湾地区自产和外购设备,借助人工智能实现“全面系统整合”。不过,该计划目前仍处于拟定阶段,具体细节尚未对外公布。
台湾《经济日报》援引岛内军事学者称,使用“Dome”一词,就是延伸自以色列的“铁穹”与美国的“金穹”等防空系统概念。
有大陆媒体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台湾之盾”,不过是造价高昂的虚幻泡影。台湾《中国时报》也提到,美国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曾估算,一套“铁穹系统”的生产成本就超过1亿美元。
岛内一篇署名文章测算,打造“台湾铁穹”至少需要200多亿美元的长期投入和巨额经费支撑,即便台湾地区防务预算升至GDP的5%,恐怕也难逃持续“烧钱”的困境。
时事评论员宋忠平向中新网分析,单靠台湾地区自身力量,研发类似“铁穹”的防空系统,纯属痴心妄想、不切实际。赖清德及民进党当局大幅增加军费,实则是计划通过持续对美军购来达成其目的。
针对赖清德抛出的“台湾之盾”概念,台湾《联合报》援引“中华战略学会资深研究员”张竞的看法称,防务采购绝非空口白话,仅在口头堆砌这些名词,拿不出真金白银,结果必然是政策“跳票”。
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赖清德办公室相关人士透露,关于“台湾之盾”的预算、研发周期等细节规划,预计2025年底前会详细说明。换言之,赖清德不过是用高调姿态,又开出了一张高额军购账单。
对此,张竞质疑,在赖清德宣布前,从未有人听闻“台湾之盾”,既然声称要加速打造,显然该计划尚未成形定案,那目前进度究竟如何?到底只是单纯的政治口号,还是已具备初步理念与构想?
依靠外部势力“空头支票”,台湾就安全了吗
宋忠平进一步指出,美国其实并不希望台湾地区通过自主研发制造武器装备来提升防空能力。赖清德当局必须清醒认识到,军备竞赛最终的受益者是境外军火商,而付出代价的却是台湾普通民众的血汗钱与纳税款。
综合新加坡《联合早报》、台湾《风传媒》等媒体报道,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严震生拷问,“美国才是真正‘穷台’,搬走台积电、提高关税,还向台湾地区兜售大批武器,可美国能提供多少实质保障?台湾又有足够军人操作这些军购装备吗?”马英九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也质疑,赖清德当局花费数千亿新台币构建所谓“韧性”社会,真的让台湾地区更安全了吗?
新党副秘书长游智彬在台湾《中国时报》撰文批评,民进党大买武器,军购清单越来越长,却换不回台海和平。越买,越不安;越买,越危险。防务变成“军火商的提款机”,台湾人民只剩“缴税买武器、冒险被牺牲”的宿命。
“中评社”发表评论称,台湾地区的安全,无法在军备竞赛的泥潭中获取,更无法依靠外部势力的“空头支票”。唯有正视两岸同属一中的历史与法理事实,主动寻求缓和与对话之道,才能构筑坚不可摧的“和平之盾”。
有岛内舆论呼吁,两岸问题绝非单纯的军事问题。赖清德当局频频宣扬“两国论”“两岸互不隶属”,不仅无法为台湾争取和平环境,反而会加剧两岸对立。即便在美国协助下建成“台湾之盾”,也无法降低两岸军事冲突的风险,唯有排除战争的导火索,才是问题解方。
“台海和平稳定的关键在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而非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妄图‘以武拒统’。”宋忠平警示,希望赖清德当局深刻认清两岸关系的底线与红线 。
“不管赖清德说什么、做什么,都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改变不了台湾属于中国的国际社会共识,阻挡不了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的历史大势。”国台办10日在回应赖清德所谓“双十”讲话时如此强调。(完) 【编辑:田博群】
如果出现口罩耳带过长或口罩偏大的情况,可以通过给口罩耳带打结的方式使其与面部贴合得更紧,尽可能地减少缝隙。。
- 今日热点
- 【网连世界】“后疫情”时代 全球电影业探索发展新模式
- 节后“用工热”助力就业“开门红”
-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 沈阳浑南九小:这里的寒假这样过
- 七猫小说免费版7.4.20
- 谨防安全生产培训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