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言道|50多年前,习近平办了一个缝纫社
中新网10月12日电 题:50多年前,习近平办了一个缝纫社
上世纪70年代,陕北梁家河村还是黄土飞扬、积年苦旱,一片贫穷落后的景象。
村民们日日辛苦劳作,而当地妇女的负担更是沉重:白天上山干活挣工分,晚上做饭带孩子,等到一家人入睡后,还要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缝补干农活磨损的衣服。
妇女们的劳累艰辛,年轻的村支书习近平都看在眼里。为了改善她们的生活,他想了一个办法:在村里办个缝纫社。他找来擅长织补的妇女,专门为大家缝补衣服、做衣服,报酬由社员们用工分来支付。
这样一来,裁缝们可以挣到工分,而其他妇女上山劳动,晚上也不用再在灯下熬夜补衣服了。
这个方法既解放了妇女劳动力,又解决了村里人日常的需求,很快便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妇女的地位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履职基层到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对“半边天”的尊重关怀,对妇女事业发展的关心重视一以贯之。
在山东济南,带领女性在家政行业创业的卓长立曾担心外界眼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济南考察调研时,告诉她们“家政服务大有可为”,这让卓长立“心一下子就热乎起来”。后来,她带领“阳光大姐”团队从济南走向了全国,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职业价值和荣誉感。
在西藏林芝嘎拉村,得知来自广东的“90后”女村官黄海芬放弃白领工作,到雪域高原安了家,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她:“从沿海到高原,这里需要人啊,你在这边好好干。”如今,黄海芬正通过特色旅游品牌,带领乡亲们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走越宽。
2012年,神舟九号飞船发射,航天员刘洋在浩瀚太空中首次留下了中国女性的身影。“你可是巾帼英雄啊,也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代表,现在还成了中国妇女的‘形象大使’!”总书记亲切地称赞她。十年后,刘洋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训练,再次出现在“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中……
“中国实践证明,推动妇女参加社会和经济活动,能有效提高妇女地位,也能极大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活力。”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总部出席并主持全球妇女峰会时的话语掷地有声。
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妇女是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妇女权益保障,鼓励支持妇女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追梦奋斗,成就出彩人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纳入施政纲领,妇女权益保障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妇女的生存、健康、教育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广大妇女在参政议政、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各个领域闪闪发光,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标注着时代进步的刻度。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位妇女都是主角,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出品人:陈陆军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阚枫
|执笔:高萌
|校对:孙静波
|视觉:司方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支持
【编辑:惠小东】
经济新闻精选:
-
2025-10-13 00:56:20
-
2025-10-13 00:56:20
-
2025-10-13 00:56:20
-
2025-10-13 00:56:20
-
2025-10-13 00:56:20
-
2025-10-13 00:56:20
-
2025-10-13 00:56:20
-
2025-10-13 00:56:20
-
2025-10-13 00: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