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纳米相当于10个氢原子排在一起的长度和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一样,纳米也是一种长度单位,只不过它更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10月10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民政事业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参与发布会的记者们围绕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重点、亮点工作展开提问,回顾整场发布会,有三个方面内容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十四五”期间,我国兜底民生保障网越扎越密实。在困难群众保障方面,基本建成了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覆盖对象已从低保、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延伸。在困境儿童保障方面,把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纳入国家保障和关爱服务范围,提高孤儿等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另外,各类困境儿童在医疗、教育、心理关爱等方面也有了更好的保障。
更多的民生保障正在惠及更广大的困难群体。比如,在残疾人福利方面,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有了明显提高。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体系正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健康监测、服务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品,为残疾人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照护服务。
第二,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构建。目前,全国老年助餐点达到了8.6万个,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吃上“热乎饭”。“十四五”期间,我国完成了200多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通过在家里安装扶手、智能设备等,让老年人居家养老更加便利。
为了解决失能老人照护的痛点,不再出现“一人失能 全家失衡”的情况,在“十四五”期间,全国近800万张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床位的比例比“十三五”末有了大幅增长,占比超过65%,这意味着养老机构可以满足更多高龄失能老人的刚性照护需求。为了减轻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负担,我国还首次面向全体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实施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经过评估之后,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每月可以领取补贴。
第三,百姓关切的专项社会服务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比如,“十四五”期间,全国建成了1万多个公益性公墓,持续推进惠民殡葬。再比如,婚姻登记实现了“全国通办”,新人领证可以在全国任何一个婚姻登记点办理,不再需要回到户籍所在地。另外,针对我国乡村地区“有地无名”等现象,“十四五”期间,全国新命名乡村地名达到70多万条,不仅方便了百姓出行,还促进了“快递进村”“山货进城”,助力乡村振兴。
“十四五”期间,民政事业的发展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更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编辑:田博群】
2023年开年以来,经济正进入稳步复苏期,特别是春节期间的各项数据显示,消费复苏态势良好。。
- 今日热点
- 河北唐山:曹妃甸港区吞吐量实现首月“开门红”
- 师道守传承·赓续绽荣光 隆庆祥举行2023开工大典暨拜师仪式
- 【全球ESG连麦】哥伦比亚大学迈克尔·杰拉德:应对气候变化,法律能做什么?
- @购车族: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继续免征 快来查收政策红包
-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思想纵横)
- 岚县--山西频道--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