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为抗日他亲手炸毁自己设计的大桥 《午夜Av》 (作者为本报广西分社记者)《午夜Av》
人民智云平台致力于为百姓提供资讯及政务民生服务,为政府提供数据支撑、决策支持、应用解决方案等服务,为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实现资源整合、提供平台对接和产品应用等服务。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
1916年,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茅以升考取清华官费赴美国留学,后成为当时中国留学生中第一个工科桥梁博士。毕业时他谢绝了国外好几家公司的重金聘请,怀着“科学救国”“工程救国”的志向毅然回国。
1933年,茅以升受邀设计建造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地质复杂,江水汹涌,在这里建桥曾被断言“不可能”,他创造性地解决了80多个技术难题。1937年9月26日,中国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现代化大桥建成通车。
这座战时的生命通道转移100多万军民,抢运出的物资价值远超造桥成本。
然而,钱塘江大桥刚建成89天,日军逼近杭州,为阻止日军南下,茅以升受命炸掉了亲手建造的大桥。大桥炸毁的当天晚上,他愤然写下“抗战必胜,此桥必复”。抗战胜利后,1946年,茅以升带着拼死守护的14箱建桥资料,回到劫后的杭州重修大桥。
如今,这座中国“争气桥”仍横跨江潮之上,见证着一个民族从屈辱到复兴的史诗。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红艳/文 于茜同/制作 【编辑:付子豪】
(责编:牛镛、袁勃)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这是11月21日拍摄的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中的“宏观政策:积极应对多重冲击”论坛现场。
事实上,如果应征参战,陆军数日内就将用尽弹药,而派出一支万人至3万人的现代作战部队,需要长达10年时间准备。。
(责任编辑:麦克鲍力施)
- 今日热点
- 卫星图像显示地震以后土耳其多地损毁严重
- 日本拍摄的中国航母,透露重要动向
- 联系我们中国国家地理网
-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 中方呼吁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
- 万宁将建立国际咖啡贸易和加工专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