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保护文化遗产要“见物”更要“见人”

  中新网杭州10月12日电(曹丹)“保护文化遗产,既要‘见物’,更要‘见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态遗产与社区发展教席首席专家、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杜晓帆说。

  10月11日至13日,“第二届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文化遗产保护的多项前沿议题展开交流,探讨文化遗产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

10月12日,“第二届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论坛”现场。曹丹 摄

  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历史演进中积淀的珍贵遗存,其内涵包罗万象。面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挑战,专家学者指出,文化遗产保护亟须从“点状”思维转向“系统性”思维。

  杜晓帆表示,系统性保护理念强调将文化遗产置于历史、空间、社会与文化的多维网络中进行整体性保护,实现其与周边环境、人文生态及社区生活的有机融合。

  他以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楼上村为例,介绍了其团队从地理载体、生物圈层、人文圈层等物质要素,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非物质要素入手,探索在系统性视野下不同类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应用路径与成效。

  “乡村遗产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传统观念中的古建筑群,更在于其长期演化中形成的人、时、空三者及由此孕育的活态文化总和。”杜晓帆说。

  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截至目前,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已达60项,其中23处文化遗产位于城市建成区。

  “位于城市中的世界遗产是活态的生命体,不仅承载历史,更持续参与现代城市的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赵云说。

  她以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为例指出,遗产保护必须与地方经济生产、社会结构及生态保护相协调,方能实现其价值的永续传承。

2024年6月,国际友人在杭州拱宸桥前自拍留念。王刚 摄

  “每次拍摄杭州大运河上的拱宸桥,我总会将往来船只一同纳入镜头。”赵云强调,应重视世界文化遗产在重塑地方认同、促进就业等方面的现实功能,在时空维度上实现多元价值的包容与协调。

  社区参与是激活文化遗产内在生命力的关键。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考古学专业负责人王涛分享了河南荥阳楚湾遗址的“社区考古”实践。他的团队通过实施“五个一”计划——一个社区专题展、一场考古进校园、一组口述史访谈、一次线上云教学和一组考古短视频,项目成功将在地居民从考古的旁观者转化为主动参与者,使考古成果真正回归社区、赋能乡土。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颖岚表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社会协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作、持续创新。“未来将继续依托浙江大学的跨界融合优势,努力提升学科的咨政能力,实现中国文化遗产与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完)

【编辑:惠小东】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5LDPJ3"></kbd><del id="0oHqM"></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5MEsv9"></b>
  • 新式茶饮&nbsp;快速崛起&nbsp;消费升级
  • 建筑设计师严迅奇:让现代建筑传承历史
  • 强信心·开新局|天津举行重点推介项目首期集中签约活动
查看更多

《97影院论理免费影院》

发布时间:2025-10-13 21:57:06 套路直播官网 来自湖南

2023,向春天奔跑——中国体育用品业盘点和展望在乌克兰,近日最大的新闻莫过于总统泽连斯基大刀阔斧搞人事变动,总统办公室副主任季莫申科写下辞职申请,取代他的是基辅州军事行政长官(州长)库列巴。文章援引人权组织人士的话说,“通常在此类灾难中受害最深的是那些本来就很脆弱的人。到2023年底,基本形成系统集成的配套政策,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取得新突破。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9807201
举报
热点推荐
  • 体操世锦赛:欧钰珊获女子个人全能第七名

    2025-10-13 21:57:06

  • 从“巨轮出海”看我国造船业提质升级“新航迹”

    2025-10-13 21:57:06

  • 【超现实播报】新华社评出2021年国内十大新闻

    2025-10-13 21:57:06

  • 人民网评:以科学精准之措应对疫情防控新阶段各项挑战

    2025-10-13 21:57:06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5-10-13 21:57:06

  • 《中华生态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无锡斗山“三碑一区”研究》出版(组图)——中红网

    2025-10-13 21:57:06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