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蓝天救援队队员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集结携带专业救援设备出发奔赴土耳其地震灾区参与救援新华网独家连线女队长苏琴苏琴是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长也是这次前往土耳其救援的队员中为数不多的女性苏琴说我们有技能、有设备,平常也经常开展地震救援演练和培训对于救援能力充满信心爱不分国度、不分皮肤、不分年龄、不分种族中华民族是善良的民族我们去救土耳其受灾的百姓这次出征救援队员代表的是每一个中国人新华访谈、新华网安徽频道、湖北频道联合出品
中新网天津10月12日电 (记者 孙玲玲)在-20℃的严寒中,只需光照12秒,衣物表面温度就能迅速跃升至40℃;即使反复洗涤摩擦,储热性能依然稳定;甚至能实现精准控温,用于局部热敷理疗……这些过去依赖复杂电子设备才能实现的“智能保暖”功能,未来可能仅需一块织物就能轻松完成。
近日,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受盐碱地植物“吸盐-泌盐”机制启发,成功研发出一种兼具高效光热转换与优异力学性能的分子太阳能热(MOST)织物。该研究成果发表于材料学顶尖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为下一代可穿戴热管理技术开辟了全新路径。
如何让MOST织物的力学及热管理性能协同提升,一直是个人热管理领域的核心难题。目前报道的MOST织物往往面临优异光热性能与力学性能不可兼得的问题,开发“高效光热+可靠耐用”的热管理织物,对节能减排、提升医疗理疗便捷性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团队从盐碱地植物“中亚滨藜”中汲取灵感,让织物同时实现了光热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协同提升,打破“二者不可兼得”的织物性能困局。
实验显示,这种新型织物表现出优异的热管理能力:在420nm蓝光照射下,70秒内升温25.5℃,即使在-20℃的低温模拟日光中,50秒也可升温21.2℃。更难得的是,该织物具备极强的耐用性,经过50次摩擦、500次拉伸弯曲,甚至72小时连续洗涤后,光热性能保留率仍超90%,成功克服了传统MOST材料易脱落、寿命短的问题。
此外,该织物还能通过调节光照强度精准控制释热温度,既可用于日常保暖,也可作为便携理疗载体,为关节炎等患者提供局部热敷。
“这项研究的核心,是将自然界生物的自适应机制转化为材料的性能调控策略。”封伟教授表示,这一仿生设计不仅为MOST织物的大规模制备提供了新方法,更实现了热管理织物的性能突破。未来可广泛应用于智能服装、医疗理疗器械、户外防护装备等领域,推动个人热管理从“依赖外部供能”向“高效利用太阳能”转型升级。(完)
【编辑:刘阳禾】2月9日,沪深两市股指集体上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早盘低开高走,午后持续上扬。。
- 今日热点
- 斯里兰卡举行阅兵式庆祝独立75周年
- “提前还贷潮”下房主与银行的博弈 划重点带你读懂
- 沃柑果汁上市了!武鸣区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沃柑产品附加值
- 北京市29家定点药店开通异地参保直接结算服务
- 各方谴责美西方制裁阻碍叙利亚地震救援
- 欢迎回家!军嫂迎接老公退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