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张思德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 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
中新网10月11日电 国新办11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成就。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各地着力维护购房群众合法权益,全国750多万套已售难交付的住房实现交付。
董建国介绍,“十四五”期间,住房城乡建设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站稳人民立场,和有关部门一起,牢牢抓住“安居”这个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点,坚持市场与保障相结合,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提高人民群众居住水平。
第一,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需求。这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各地在对低保家庭实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因城施策保障城镇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在体系上,充分考虑保障对象的实际情况差异,建立了包含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对新市民、青年人等不同群体,在住房保障制度上作出了相应安排。在方式上,坚持货币补贴和实物保障相结合,以需定建、以需定购,筹集保障性住房的房源,根据群众需求宜租则租、宜售则售。为了更加精准地对接保障对象的需求和保障房源的供给,提升保障效能,住房城乡建设部还指导各地建立了住房保障轮候库制度。在管理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健全保障性住房申请、轮候、准入、使用、退出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机制,严格监督实施,努力把住房保障这项民生工程抓实抓好。
第二,着力满足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充分赋予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自主权,因地制宜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通过市场体系满足居民的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不断加大对居民购房的政策支持力度,下调住房公积金和商业银行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对居民“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给予退税支持、下调契税税率、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等,各地也因城施策出台了购房补贴等各类优惠政策,降低居民的购房成本。“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同时,存量住房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全国有15个省、区、市二手住宅交易量超过新房。
第三,着力维护购房群众合法权益。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坚决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国家、省、市成立了三级工作专班上下联动,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指导各地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楼一策”推进分类处置。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通过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纳入“白名单”给予项目融资支持,保障正常建设资金需求,推动项目早日建成交付;对资不抵债的项目,加快推进破产重整或清算,在司法处置中把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对违法违规、损害群众利益的企业,坚决查处,不让其“金蝉脱壳”、蒙混过关。截至目前,全国750多万套已售难交付的住房实现交付,有力维护了广大购房人合法权益。 【编辑:田博群】
注重选人用人,既看“显绩”又看“潜绩”。。
- 今日热点
- 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首日港澳旅客重启内地之旅
- 加强学校国防教育一体化建设
- 特级技师来了!我国技能人才进入“六级工”时代
- 农民工自驾900公里返岗记
- 2022年度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考试成绩已发布
- 亲友能否“教学”?一道滑雪场不容搁置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