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的民俗文化一脉相传、同根同源,共同的民俗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希望继续密切交流合作,加深感情。
中新网北京10月12日电 (张素 弓倩)“虽然技术进步,但诊疗标准不统一、技术转化不及时、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依然突出,导致许多患者未能获得精准有效的治疗。”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林江涛说。
10月11日,“生物免疫治疗中心建设现场观摩交流会暨重度哮喘专题讨论会”举行,林江涛在会上对重度哮喘诊疗面临的挑战进行剖析。
通用技术航天医科内蒙古包钢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张凤珍在会上表示,面对中国超3000万哮喘患者、其中约10%为重症哮喘的严峻形势,建设气道疾病生物免疫治疗中心既是医院破解呼吸疾病诊疗瓶颈、完善学科布局的关键举措,更是回应群众健康需求、推动区域医疗升级的责任担当。
此次,气道疾病生物免疫治疗中心在包钢医院揭牌。该中心配备变态过敏反应实验室和精准检测平台,可开展 FeNO(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诱导痰细胞分类、过敏原全自动定量检测、全套肺功能检测等多项专业检查。
与此同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将通过精准分型,为中重度过敏性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频繁急性加重慢阻肺病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联合肺康复、无创通气等综合干预措施,同时建立疗效预测模型及电子化随访系统,全方位保障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据介绍,该中心致力于以精准生物靶向治疗为导向,整合临床诊疗、科研创新及转化医学,为慢性气道疾病患者提供“分型—靶向—预防—康复”全周期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升难治性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内蒙古包钢医院气道疾病生物免疫治疗中心的建设,在提升包头市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水平的同时,带动医学科研、高端医疗设备、健康服务等产业发展,必将成为区域医疗领域的技术突破和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立说。
张凤珍表示,中心将打造集临床诊疗、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前沿的精准医疗服务。
林江涛说,希望气道疾病生物免疫治疗中心的成立成为北疆呼吸健康的“新地标”,为全国生物免疫治疗中心建设提供宝贵的“包头经验”。
本次会议由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北京整合医学学会重度哮喘专业委员会主办。(完)
【编辑:刘阳禾】不少商家期盼疫情结束、陆客回流,更好地带动生意复苏。。
- 今日热点
- 国台办:对朱云汉先生因病逝世深感痛惜,并向其家属致以深切慰问
- 推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高水平发展(和音)
- “工业锈带”蝶变“生活秀带” 上海着力推进工业旅游发展
- 内地赴港澳团队游重启
- 新华网——平南县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