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成七级救灾物资保障体系 应急物资6小时内可送达全市任何地方 《麻豆传播媒体网站视频》 三江源国家公园风光。《麻豆传播媒体网站视频》
与此同时,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PM_、PM_10)以及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
中新网重庆10月14日电 (记者 刘相琳)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姜瑾14日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重庆已建成七级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常态化储备物资100余万件。灾害发生后,应急物资6小时内可以送达全市任何地方。
姜瑾表示,“十四五”以来,重庆创新构建了一系列工作机制,确保救灾救助及时高效,生活保障扎实可靠。建成的七级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即国家—市级—区县—乡镇—村社—家庭—社会。重庆常态化储备物资100余万件,比“十三五”末增加了近三成,可满足10万受灾群众救助需求。在此基础上,重庆根据灾害类别、风险点位、人口分布等因素综合研判,将救灾物资逐级前置,确保灾害发生后应急物资第一时间送达灾区。
与此同时,重庆还创立了“渝速拨”机制,实现救助资金随报、随审、随拨,整个资金全过程都在线上封闭运行,并且通过国库直接发到群众“一卡通”账户上,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等待”。
此外,重庆还积极引导红十字会、慈善会等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在资金募集、物资补充、志愿服务等方面形成有效协作。重庆还积极与大型商贸企业达成补充储备共识,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加入救助行列,共同为受灾群众撑起一把“安全伞”。
据介绍,“十四五”以来,重庆市已累计发放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8.33亿元,惠及385.1万人次受灾群众,有力保障了所有受灾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完) 【编辑:李岩】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05年5月30日起施行。
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重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
近年来,我国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责任编辑:麦克鲍力施)
- 今日热点
- 西部开发新脉动|从沙漠边城到“四宜”城市,阿拉尔市如何做到?
- 国台办:民进党方面近期对两岸交流的相关表态十分恶劣
- 北部战区空军某部创新形式抓好群众性自我教育
- 习近平: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 城管上街清理商户春联?当地回应来了
- 2020年西藏扎实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综述:服务长治久安助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