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人民城市,浙江如何“高水平”建设?
中新网杭州10月14日电(鲍梦妮)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引擎,是文化根脉传承的主要载体,更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温暖家园。浙江省委城市工作会议日前在温州召开,明确高水平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吸引力、引领力、辐射带动力、可持续发展力。
当下,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站在新阶段,浙江以“高水平”为标准建设城市,底气何来?
从浙江现有的城市发展成果中,可以看见该省重点工作的诸多痕迹。如今提出的新目标,亦与之一脉相承。
例如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需要做深做透科技教育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过去十余年中,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杭州未来科技城发挥重大科创平台、载体集聚优势,实现城市涵养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出强脑科技、灵伴科技等新锐企业。2024年,杭州未来科技城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达6365.38亿元,增幅10.4%。
又例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正围绕“富民”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其中,县城是“强城”的重要一环,要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作用。湖州市德清县是典型的都市近郊县。近年来,该县推进“平台组团、空间串联、功能整合”协同发力,以杭州第二绕城高速为骨架,布局“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按照“空间沿轴优化、产业沿轴集聚、服务沿轴辐射”思路,串联起90%的产业空间、189个公建配套项目,15分钟公共服务圈覆盖96%的人口。
据统计,目前浙江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5.5%,城镇人口增至5033万人、建成区面积4434平方公里、人均住房面积48.1平方米。
既有基础上,浙江将如何发力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现代化”是对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的综合性要求,而“人民”体现了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本质属性。两者兼得,方为“此心安处”。
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看来,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建设治理,又精准回应人民诉求,着力解决住房老旧、设施老化等急难愁盼问题,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该省公布的一组目标数据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关怀:到2027年,实现城市周边村基本实现供水、污水处理一体化全覆盖,液化气城乡统一配送入户率达90%以上;覆盖刚性、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好房子”供应体系全面构建,累计建成未来社区1600个以上;“一网统管”实现全覆盖,垃圾分类处理率90%以上。
提升城市吸引力,还需重视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把文化传承和时代精神相融合、共性内涵和城市特色品格相结合,塑造“内外兼修”的独特魅力和别样韵味。
对此,浙江官方明确,将着力加强文脉赓续,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塑造城市独特风貌,打造“浙江有礼”文明品牌,以文化之光点亮城市之美,在以文化浸润滋养城市上取得新突破。
像这样的重点任务,前述会议共部署七个,涵盖强化双城牵引、区域联动、城乡一体,培育创新生态、打造创新城市,营造温馨温暖温情的良好氛围,完善“城市大脑+精细服务”模式等。
浙江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未来,“此心安处在浙江”的美丽风景将如何绘就,值得期待。(完)
【编辑:田博群】
经济新闻精选:
-
2025-10-14 21:15:31
-
2025-10-14 21:15:31
-
2025-10-14 21:15:31
-
2025-10-14 21:15:31
-
2025-10-14 21:15:31
-
2025-10-14 21:15:31
-
2025-10-14 21:15:31
-
2025-10-14 21:15:31
-
2025-10-14 21: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