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万家,较上年增加万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万件,同比增长%;2022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快于全部投资个百分点……随着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获得突破,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不断加快,相关供应链产业链延伸完善,我国在太阳能光伏、风电、半导体照明、先进储能等领域的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
中新网上海10月13日电 (记者 郑莹莹 孙自法)由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暨全球工程大会13日在上海举办。会上,由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评选的“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正式发布。
“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分别是:抗体偶联药物、Blackwell GPU架构、DeepSeek开源大语言模型、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人形机器人、“毅力号”火星探测器、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
Engineering期刊与中国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项目组自2021年以来每年共同组织开展年度“全球十大工程成就”评选活动,旨在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工程创新,营造尊重工程、崇尚创造的良好氛围。
“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经由全球征集提名、专家遴选推荐、公众问卷调查、评选委员会审议确定。本次评选的“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主要指近五年已经完成且实践验证有效的,并产生全球性影响的工程科技重大创新成果,既包括重大工程项目或关键技术装备,也涵盖工程科技关键性原始创新与突破。
评选指出,通过模型算法和工程优化方面的系统级创新,DeepSeek为资源受限条件下探索通用人工智能开辟了新道路。凭借领先的模型性能、开放共享的架构体系和快速落地的工程化能力,DeepSeek迅速成长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人工智能应用之一。以DeepSeek为代表的“高性能、强开放、低成本”大语言模型,大大加快AI普惠化进程,重塑全球人工智能生态,推动各行各业加速智能化。
评选还指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正在驶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人形机器人有望深刻改变人类未来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形态。
在大会的主论坛上,多位专家介绍了当前热门方向的工程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兼智能融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何友介绍了大语言模型、智能机器人等带来的发展新动能,并指出随着传感器、AI等核心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无人系统将深刻影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治理模式。(完)
【编辑:李岩】《规定》共计19条,为保护2022年杭州亚运会知识产权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 今日热点
- 第一报道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激励我为深化非中友谊而努力
- 通过文化潮流走近中国(海客话中国)
- 安徽交控集团淮南处:构建“5+4+5”党建品牌创建体系 探索新时代国企党建新模式
-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新征程 新期待)
- 现场直击:中国救援队连夜奋战开展救援与土方合作成功营救出一名幸存者——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