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方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竣工仪式上,非洲朋友激动地说,“我们终于有自己的疾控中心了!”另一位非洲友人在感谢中方抗疫援助时表示,“关心我们身体健康的朋友,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中新网上海10月14日电(周昕)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14日在上海表示,拓展中国学研究,治学之道在于立足中国大地、深入中国场景。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14日在上海开幕。当日,林尚立在主论坛发言中指出,当中国学日益成为国际显学,“我们在实践中愈发感到:离开中国场景,任何关于中国的叙事都有可能变成隔岸观景”。唯有把研究嵌入五千年连续文明、超大规模社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重场景,才能产出真正读懂中国、解释中国、造福人类的中国知识。
林尚立从三个“场景”谈及新时代中国学的研究与发展:
第一,从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把握中国学研究的时间场景。他表示,立足于中华文明的丰厚土壤,中国学研究将获得持续不断的研究题目与思想资源,这是中国学研究的时间坐标、价值基点和创新源泉。只有贯通古今,追溯历史中国的源头,辨识当今中国的发展,思索和探求人类的前途命运,才能源源不断为破解时代难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二,从超大规模国家的治理与繁荣把握中国学研究的空间场景。林尚立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超大规模社会的长期和谐稳定、国家治理的卓越有效,这三重视野共同构成中国学可观察、可验证、可比较的“空间场景”。经济之巨、社会之大、治理之细,同时并存且互为支撑,正是中国作为超大规模国家向世界中国学研究提供的独特空间场景。
第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握中国学研究的生态场景。他指出,中国学的生态场景不在抽象的原则,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交织而成的“活的经验”之中。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土壤中丰富和发展,迸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既能验证既有理论的适用边界,也能提炼出新的分析框架,为全球治理研究提供规范、透明且可复制的研究范式。(完)
【编辑:李骏】从产业风险来看,中国信通院相关人士对e公司记者分析说,人工智能领域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知识迭代较快,此前曾出现连续数十年的沉寂周期。。
- 今日热点
- 福建宁德:强化服务阵地体系建设 抓实城区流动党员管理
- “阵风”为何没成为“一阵风”——探究“阵风”战机的优长与短板
- 学习快评丨抓细抓实防汛救灾措施
- 112家星级!河南2019年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考核结果出炉
- 2023年值得年轻人选购的热门投影仪,轻松营造居家幸福感
- 广西陆川县:构建粤桂边党建联盟 开创区域党建联建共建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