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2月9日电题:周志军:创新3D打印技术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新华社记者任玮 新春伊始,在位于宁夏银川市的共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总经理助理周志军正带领团队开启新一轮铸造3D打印设备研发试验。
中新社上海10月16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6日获悉,中国专家团队首次揭示了一种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控制染色质分区以及近着丝粒异染色质形成、维持和稳态遗传的新机制。
北京时间15日深夜,由华东师范大学翁杰敏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德桂研究员团队合作取得的这项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上发表。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由高度浓缩的异染色质和结构松散的常染色质组成。其中,近着丝粒异染色质在着丝粒形成、姐妹染色体分离、基因组稳定性维持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被誉为染色质稳态遗传的“记忆中枢”。
“就像一本书不仅需要正确的文字,还需要恰当的排版一样。细胞不仅要保证DNA序列的正确复制,还要维持染色质高级结构的稳定遗传。其中,组蛋白修饰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翁杰敏解释道,长期以来,科学界已知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饰(H3K9me3)是异染色质形成和维持的关键标志,但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这一修饰如何被精确传承,始终是未解之谜。
经过科学研究,中国学者揭示了相关调控机制。翁杰敏表示,酶G2E3作为“先锋因子”在有丝分裂早期即定位到近着丝粒区域,通过一系列过程形成完整的调控环路,确保异染色质结构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准确传承。
据悉,该研究成果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研究表明,G2E3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调控的染色质稳定性机制为理解多种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完) 【编辑:张子怡】
丹麦国家卫生委员会主任告诉当地媒体,卫生部门已经同意将疫苗的两剂接种间隔时间延长为最长6周。。
- 今日热点
- 儋州将推出3条东坡文化古迹研学游线路
- 《新中华报》:“全国报纸中最好的一个”
- 国务院参事室2022年第四季度政府网站检查情况公告
- 五轮仪传感器的安装介绍
- 贵州省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赵贡桥被依法决定逮捕
- 西藏摄影家【第22期】: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