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庄连”官兵忆维和经历:中国军人为和平坚守不退

  中新网北京10月16日电 题:“刘老庄连”官兵忆维和经历:中国军人为和平坚守不退

  中新社记者 李纯 马帅莎

  “把车顶窗打开后,头一伸出来,就感觉被包围了,道路两边全是他们的人。”班长王祥至今都记得中国维和部队车辆被当地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围困时的情形。“当时精神高度紧张,我的右手食指在扳机的位置,左手大拇指在保险的位置。”

  王祥来自中国陆军某旅“刘老庄连”,这是一支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英雄连队。中新社记者近日赴该部采访时,多位受访官兵向记者讲述了参加联合国维和任务的经历。

  2022年12月,包括“刘老庄连”官兵在内的中国第九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奔赴海外,执行为期12个月的联合国维和任务,重点担负警戒巡逻、武装护卫、隔离冲突等职责。

  雨后的朱巴火烧云霞、风景如画,正在执行长途巡逻任务的“刘老庄连”官兵却无心欣赏这眼前的景色。不时从远处传来的零星枪声提醒他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戒备。

  行至一处关卡时,在此把守的当地武装人员将车队拦下,索要“买路钱”。担任翻译的排长孟祥亚下车交涉,却被武装人员用枪抵在胸口上。

  “当时指挥员就给我们下达命令,在车上进行警戒。”王祥回忆说。30秒内,巡逻分队迅速完成战斗准备,双方进入对峙状态。

  “把枪放下!”孟祥亚临危不乱,提高嗓门继续说:“我们是中国维和部队,是来帮助你们的,奉劝你们立刻放下武器。”他迎着枪管,指了指臂膀上的五星红旗。

  看到中国国旗,武装人员的神情有了缓和。孟祥亚见机继续说:“中国不但帮你们修路修桥,还帮你们建学校……”对方的枪口缓缓垂下。不多时,武装人员头领示意众人放下武器,打开了关卡的栏杆。

陆军某旅“刘老庄连”远赴南苏丹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官兵进行班组战斗动作课目训练(2023年5月20日摄)。任郭洋 摄

  82年前,“刘老庄连”82名勇士毫不畏惧、不退半步,连续打退千余名日伪军的五次进攻。今天,“刘老庄连”的战士们在维护世界和平的战场上坚守不退,展示出中国军人的血性和大国军队的担当。

  2023年2月,警报声在中国维和营地周边骤然响起,两伙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展开激烈交火,枪声、爆炸声不断,碎石飞溅到哨位外墙上,撞出巨大的声响。

  当天负责执勤的是洪何亮,他立刻隐蔽在哨位垛口处,迅速检查防护装具有无受损。他用左手举起执法记录仪全程取证,实时向值班室报告冲突动态;右手则紧贴在步枪扳机处,做好随时听令应急处突的准备。

  直至冲突结束、警报解除,洪何亮始终坚守在岗位上,没有退却半步。他后来对战友说,当年“八十二勇士”以少敌多都没有后退半步,作为新时代的“刘老庄连”官兵,关键时刻更不能退缩。

  在连队副连长王宸一看来,“刘老庄连”的精神内核一直没有改变,内涵却在不断丰富。“刘老庄连”的精神是一种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战斗风范。新一代“刘老庄连”的官兵在继承先烈遗志的基础上,勇于钻研、加以创新,紧跟时代之变、科技之变、战争之变,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刘老庄连”的官兵一直坚持“三个不满足”的传统,即不满足大纲要求、不满足常规训练、不满足单个过硬。他们也把这项传统带到了海外维和任务的战场上。

  按照惯例,中国维和步兵营成立一支快反班,担负南苏丹(朱巴)维和营区的应急处突任务,由王祥担任班长。根据联合国的要求,快反班的出动时限为5分钟,而中国快反班第一次紧急出动的时间是3分45秒。虽然已经达到要求,但王祥认为这还不够好。“如果我们的速度可以达到更快,我们的战友就可以少一分危险,营区就能多一分安全。”

  披装、取枪、登车、机动,王祥把这4个紧急出动4环节拆成了近40个动作点,一秒一秒地缩短时间,强化训练。在联合国战备能力检验评估考核那天,快反班仅用时113秒就完成了出动。联南苏团考核官员说:“这个速度只有中国军人能做到。”

  “我们的战士明白为什么而练,为什么而战。”“刘老庄连”连长朱明朝指出,正是这种在日常训练中“自讨苦吃”的做法,让连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和生命力,官兵们能够与先烈形成思想上的共鸣。“当那一天来临,我们连队一定会像先辈一样,作出同样的选择。”(完)

【编辑:刘湃】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WKUREhwe"></kbd><del id="iWeibXBp"></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T0sjZUN"></b>
  • 【我们的家园】从一个小村庄到一座城市的演变
  • 32个督导组赴各地督导做好农村防疫工作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对校园防控提出具体操作指南
查看更多

《天堂2020在线线看》

发布时间:2025-10-17 16:16:27 河北彩花在线观看8M 来自湖南

互联网大会“黑科技”上新,有你喜欢的吗?土耳其政府已宣布受灾的10个省份进入为期3个月的紧急状态。今年是首届举办,共有近20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出席。即以旅游助推产业发展和商业繁荣,以产业特色赋能旅游,以营销手段激发、挖掘旅游潜力,打造文化、旅游、商业融合的高效益发展模式。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2051566
举报
热点推荐
  • 爱吃咸、口重,真的会胖!

    2025-10-17 16:16:27

  • 全面通关首日港珠澳大桥迎来客流车流双增长

    2025-10-17 16:16:27

  • 宜春打造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

    2025-10-17 16:16:27

  • 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探索运用“党员三先”工作法&nbsp;全面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2025-10-17 16:16:27

  • 车主集体喊贵,保险公司喊赔

    2025-10-17 16:16:27

  • 一见·乡亲们给总书记唠唠家里的收入账

    2025-10-17 16:16:27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