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团队三大盐碱地改良及利用技术落地见效

  中新网松原10月17日电 (记者 郭佳)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获悉,科研人员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实施的三项盐碱旱田改良及利用技术取得初步成果,测产结果显示出相关技术的潜在推广价值。

测产现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供图)

  吉林省西部是全国盐碱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该区域约有2000万亩土地受盐碱影响,其中重度盐碱地约300万亩。盐碱化导致土壤结构破坏、作物难以生长,限制了农业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历经多年研究,研发出三项改良及利用技术:预埋秸秆沃土增碳技术、铁尾矿改良盐碱旱田技术,以及玉米水肥一体化稳产高产种植技术。

  预埋秸秆沃土增碳技术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替代化学改良剂,通过粉碎并翻入土层,在自然腐解过程中改善土壤结构并提升有机质含量。数据显示,未改良盐碱地玉米未形成有效产量,经过两年改良后,玉米产量达459.37公斤/亩。科研人员表示,该方法成本低、环境风险小,适合在重度盐碱地推广应用。

  铁尾矿改良盐碱旱田技术将工业副产物转化为改良材料。科研团队与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合作,将铁尾矿与腐殖酸、硫酸铝等物质混合,用于降低土壤pH值和改善理化性质。改良后玉米产量达到597.94公斤/亩,是未改良的三倍多。

  第三项技术——玉米水肥一体化稳产高产种植技术——通过“324”宽垄双行密植耕作配合浅埋滴灌、肥料助剂产品,实现精准施肥和高效保墒。测产数据显示,实施该技术玉米产量由709.56公斤/亩增至920.61公斤/亩。

  科研人员认为,这些成果为盐碱旱田治理及利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相关专家指出,盐碱地被视为中国重要的“潜在耕地资源”,其改良和利用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完)

【编辑:曹子健】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6HkZboBQ"></kbd><del id="CkxKf"></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N9Rsw"></b>
  • 中国侨联关于在归侨侨眷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
  • 局部腐烂的苹果还能吃吗?不建议再食用
  • 深入领会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查看更多

《快手直播电视剧怎么播视频教程》

发布时间:2025-10-18 23:56:13 女女肉互慰网站 来自湖南

《朱雀战纪》在线观看从历史经验来看,此前实施的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给一级市场投资也带来了很多借鉴意义。目前,梁溪区有6家不同部门的直播间成为联盟单位,并与梁溪区残联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助力残疾人就业增收,提高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即:5、建立五个有运行模式。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1070781
举报
热点推荐
  • 《戏剧新生活》:让戏剧一步步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2025-10-18 23:56:13

  • 多家上市公司推进钠离子电池“量产”专家称市场应用才是“试金石”

    2025-10-18 23:56:13

  • 全球连线这群孩子的“冬奥梦”在这里启航

    2025-10-18 23:56:13

  • 青海:释放“绿色税收”政策红利助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2025-10-18 23:56:13

  • 靠双手一起打拼出好日子(我们的新时代)

    2025-10-18 23:56:13

  • 云南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务工规模超344万人

    2025-10-18 23:56:13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