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团队三大盐碱地改良及利用技术落地见效

  中新网松原10月17日电 (记者 郭佳)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获悉,科研人员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实施的三项盐碱旱田改良及利用技术取得初步成果,测产结果显示出相关技术的潜在推广价值。

测产现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供图)

  吉林省西部是全国盐碱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该区域约有2000万亩土地受盐碱影响,其中重度盐碱地约300万亩。盐碱化导致土壤结构破坏、作物难以生长,限制了农业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历经多年研究,研发出三项改良及利用技术:预埋秸秆沃土增碳技术、铁尾矿改良盐碱旱田技术,以及玉米水肥一体化稳产高产种植技术。

  预埋秸秆沃土增碳技术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替代化学改良剂,通过粉碎并翻入土层,在自然腐解过程中改善土壤结构并提升有机质含量。数据显示,未改良盐碱地玉米未形成有效产量,经过两年改良后,玉米产量达459.37公斤/亩。科研人员表示,该方法成本低、环境风险小,适合在重度盐碱地推广应用。

  铁尾矿改良盐碱旱田技术将工业副产物转化为改良材料。科研团队与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合作,将铁尾矿与腐殖酸、硫酸铝等物质混合,用于降低土壤pH值和改善理化性质。改良后玉米产量达到597.94公斤/亩,是未改良的三倍多。

  第三项技术——玉米水肥一体化稳产高产种植技术——通过“324”宽垄双行密植耕作配合浅埋滴灌、肥料助剂产品,实现精准施肥和高效保墒。测产数据显示,实施该技术玉米产量由709.56公斤/亩增至920.61公斤/亩。

  科研人员认为,这些成果为盐碱旱田治理及利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相关专家指出,盐碱地被视为中国重要的“潜在耕地资源”,其改良和利用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完)

【编辑:曹子健】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csbB7hB"></kbd><del id="0KU6RA"></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DweA7DB"></b>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工作研究】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团队促创新职能
  • 《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上线——人民政协网
查看更多

《美女帅哥管鲍之交》

发布时间:2025-10-19 09:16:07 驲穴影视 来自湖南

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在我们的谈判中,我认识到对周恩来来说要突然放弃他的决定于他的意识形态的外交立场,在政治上是不可能的,但我知道他是把国家利益置于意识形态之上的现实主义者,因为正如他对基辛格所说:“舵手在掌舵时一定要利用潮流。所以,如何增强北极舰队的综合实力渐渐成为俄北极发展战略中一大关键考量。  春节期间,平溪也尝试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增添新潮元素,在当地多处设置灯光艺术装置,结合兔年主题打造特色灯饰、许愿树、灯光廊道,吸引远道而来的年轻人留影“打卡”。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8609977
举报
热点推荐
  • 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nbsp;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2025-10-19 09:16:07

  • 乃东迈上农业强县快车道交出乡村振兴新“答卷”

    2025-10-19 09:16:07

  •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其他基层组织

    2025-10-19 09:16:07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导活动报道集—新华网新疆频道

    2025-10-19 09:16:07

  • 全球连线(走近冬奥)AI种的树莓要端上冬奥餐桌!

    2025-10-19 09:16:07

  • 共享军人荣光!海军陆战队某旅“荣誉礼包”送抵官兵家乡

    2025-10-19 09:16:07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