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社在桂林——抗战时期国际新闻传播研讨会在广西召开

  中新社桂林10月18日电 (俞靖 周利朔)国际新闻社(简称“国新社”)在桂林——抗战时期国际新闻传播研讨会18日在广西桂林召开。

  国新社是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前身,于1938年10月在长沙成立,由中国著名记者范长江任社长,受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指导。同年11月迁至桂林设总社,以“中国青年记者学会”骨干为班底,突破舆论封锁,向全球传递中国抗战真相。

10月18日,国际新闻社在桂林——抗战时期国际新闻传播研讨会在广西桂林召开。俞靖 摄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沈传亮在会上致辞时提议,以研讨会为契机,挖掘利用好包含国新社在内的桂林文化抗战史料,通过出版精品著作、策划主题线路、开发文创产品等形式,发扬国新社面向世界、敢为人先的传播精神。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文韬在致辞时表示,希望借研讨机会,梳理国新社的“桂林实践”经验,推动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中新社副总编辑陶光雄介绍,目前,中新社正持续深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通过制作多语种产品、搭建多语种渠道抵达海外,推动国际传播体系向智能传播模式转型。他表示,此次研讨会是对红色新闻血脉的赓续传承,将以国新社历史为旗帜,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邢江表示,应铭记传承国新社在抗战时期的国际传播精神,深入挖掘广西相关抗战历史,并与当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结合,依托广西面向东盟的平台优势,构建多渠道的对外传播格局。

  “桂林是国新社诞生的重要地点,彼时一条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新闻纽带在此搭建。”周恩来侄女、中新社原副社长周秉德在会上阐述国新社在中国抗战时期积极组织采写新闻稿件播发全球,成为西方了解中国抗战的重要窗口。

  周秉德表示,国新社在新闻播发机制的创新,为中国新闻事业留下宝贵遗产。当下,中新社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提高国际传播能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便是对先辈精神的传承延续。

  范长江之子范小军表示,桂林是其父在抗战时期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他曾在此撰写出大量影响深远的新闻稿件。追忆此段历史,先辈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奉献精神,正勉励当下新闻工作者。

10月18日,中新社副总编辑陶光雄接过陆良年(左一)所赠的国际新闻社通讯第69期复印件。俞靖 摄

  会上,中国著名战地记者、原国新社香港分社社长陆诒之子陆良年,向中新社捐赠其父所留手稿及照片等物品。

  此外,老一辈革命家后人还在研讨会期间,相继参观了国际新闻社桂林总社旧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等地,探寻国新社在桂林抗战时期的历史故事。(完)

【编辑:于晓】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kAM4PkW"></kbd><del id="M9QK4YU"></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Qt1Z6Ay"></b>
  • 男童进女厕频惹争议专家:未来可考虑增设儿童卫生间
  • 财政部:各行政单位应严控一般性支出
  • “东京电玩展”时隔两年恢复线下举行&nbsp;近14万人到场参观
查看更多

《火影忍者正能量漫画》

发布时间:2025-10-19 03:46:00 男人和女人在床上打扑克差差差 来自湖南

图解375:新冠病毒抗体是什么?我们需要检测吗?新冠病毒抗体-图解新闻代替两者的M27兼有机枪与步枪优点,使“每名陆战队员既是机枪手又是步枪手”,突击步枪“机枪化”趋势明显。例如,禁止十人以上聚会;一些店铺只能在上午10点以后开始营业;超市等可以营业至晚上8时至11时。“药物有效性与它们在人体中的溶解速率密切相关。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2793560
举报
热点推荐
  • 电视换屏价格贵过买台新电视?

    2025-10-19 03:46:00

  • 贵州:“百万农机闹春耕”

    2025-10-19 03:46:00

  • 王明姬: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兜牢民生底线

    2025-10-19 03:46:00

  • 全主力辽宁赢了广东20分,杜锋眼馋杨鸣手中的牌

    2025-10-19 03:46:00

  • NonewCOVIDvariantsemergedfromrecentoutbreak,Chinesestudyshows

    2025-10-19 03:46:00

  •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治本之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2025-10-19 03:46:00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