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团队三大盐碱地改良及利用技术落地见效

  中新网松原10月17日电 (记者 郭佳)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获悉,科研人员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实施的三项盐碱旱田改良及利用技术取得初步成果,测产结果显示出相关技术的潜在推广价值。

测产现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供图)

  吉林省西部是全国盐碱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该区域约有2000万亩土地受盐碱影响,其中重度盐碱地约300万亩。盐碱化导致土壤结构破坏、作物难以生长,限制了农业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历经多年研究,研发出三项改良及利用技术:预埋秸秆沃土增碳技术、铁尾矿改良盐碱旱田技术,以及玉米水肥一体化稳产高产种植技术。

  预埋秸秆沃土增碳技术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替代化学改良剂,通过粉碎并翻入土层,在自然腐解过程中改善土壤结构并提升有机质含量。数据显示,未改良盐碱地玉米未形成有效产量,经过两年改良后,玉米产量达459.37公斤/亩。科研人员表示,该方法成本低、环境风险小,适合在重度盐碱地推广应用。

  铁尾矿改良盐碱旱田技术将工业副产物转化为改良材料。科研团队与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合作,将铁尾矿与腐殖酸、硫酸铝等物质混合,用于降低土壤pH值和改善理化性质。改良后玉米产量达到597.94公斤/亩,是未改良的三倍多。

  第三项技术——玉米水肥一体化稳产高产种植技术——通过“324”宽垄双行密植耕作配合浅埋滴灌、肥料助剂产品,实现精准施肥和高效保墒。测产数据显示,实施该技术玉米产量由709.56公斤/亩增至920.61公斤/亩。

  科研人员认为,这些成果为盐碱旱田治理及利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相关专家指出,盐碱地被视为中国重要的“潜在耕地资源”,其改良和利用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完)

【编辑:曹子健】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1TEXt6vn"></kbd><del id="oPkxspR"></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zFWvLU9x"></b>
  • 海报:中国经济“含绿量”显著提升
  • 体验广汽本田型格1.5T思域劲敌182马力6MT
  • “这里就像我的第二个家”
查看更多

《哈喽麻豆买家秀》

发布时间:2025-10-18 23:39:22 麻豆AV传媒 来自湖南

忻府区:巩固脱贫成果深化乡村振兴原标题:杭州亚运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近日,记者从2022年杭州亚运会组委会获悉,《浙江省第19届亚运会知识产权保护规定》(下称《规定》)正式实施。随着国内经济基本面的持续修复,1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1949~1952年他成功地组织领导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到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均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7997258
举报
热点推荐
  • 【地评线】秦平:提振信心,促进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2025-10-18 23:39:22

  • 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政企一心共同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

    2025-10-18 23:39:22

  • 文俶:天然一种烟霞秀,似带寒山面目来

    2025-10-18 23:39:22

  • 工信部: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2025-10-18 23:39:22

  • 一男子扮女装进入女浴室北京警方:已依法行政拘留

    2025-10-18 23:39:22

  •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2025-10-18 23:39:22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