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报道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2月2日发表题为《美国所期待的亚洲半导体协议看上去很棘手》的文章。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展了代号“891工程”的航母论证项目。这是我国军工技术人员与航母弹射器的首次亲密接触。
为什么叫“891工程”?
“891工程”课题组成员沈长云介绍,是在1989年1月成立的专家组,专家组是一个“国家队”,是国家层面组织专家开展的我国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的发展研究。
当时我国的驱逐舰已经有两型在研制,其他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缺少一艘航空母舰。所以从舰船技术的发展来讲,有研究航空母舰的必要。
30多年前的航母模型
设计理念很超前
通过“891”工程研究成果的展示模型,可以看到平直甲板、蒸汽弹射器、拦阻装置……
30多年前的航母模型,却有着和现代最新型航母类似的超前设计理念。它还采用了斜角甲板、菲涅尔助降系统。
甲板上方,摆放着当时拟采用的舰载机模型,比如由歼-10改进的舰载歼击机,由运-7改进的舰载预警机,还有直-8、直-9改进的舰载直升机。
四周还分布防空武器装置,由当时还在研制中的“857”火炮综合体以及“海红旗”-7舰空导弹组成。
侧面装有升降机,还有动力舱,在预想中,它采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
整体看来,现代航母应具备的总体布局、起降系统等一系列细节,在这艘航母模型上得到了展现。
资料封锁情况下
研发出中国方案
“891工程”课题组成员沈长云介绍:“当时资料很少,封锁得很厉害。我们积累资料,是看到国外的一点一滴,只要跟航空母舰有关系,比如操作条令、使用手册、有关报道、海军有关院校写的材料小结等,我们都拿来看,最后形成了我国自己的符合国情的设计方案。”
因为“891工程”的投入,中国人对航母设计不再陌生。尽管这项工程并没有直接催生出航母,却一直指引着中国人向深蓝挺进的梦想。
(来源:总台国防军事频道《砺剑》栏目)
【编辑:叶攀】工业生产全面恢复,交通运输、相互关联的价值链、供应链恢复正常……看到中国经济充满希望的复苏迹象,哈奈菲说,希望这能带动整个全球经济,因为全球经济与中国经济、尤其是与中国工业经济联系非常密切。。
- 今日热点
- 2022系外行星九大发现
- 特稿:《黄麻暴动报告》被认定执笔者为符向一烈士——中红网
- 昆明环滇池湿地植被覆盖率超80%
- 第一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激励我为深化非中友谊而努力
- 陕西省水泥协会及13家水泥企业实施垄断行为被处罚
- 公告精选:联特科技CPO项目暂未形成收入;益生股份1月白羽肉鸡苗销售收入环比增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