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团队三大盐碱地改良及利用技术落地见效

  中新网松原10月17日电 (记者 郭佳)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获悉,科研人员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实施的三项盐碱旱田改良及利用技术取得初步成果,测产结果显示出相关技术的潜在推广价值。

测产现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供图)

  吉林省西部是全国盐碱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该区域约有2000万亩土地受盐碱影响,其中重度盐碱地约300万亩。盐碱化导致土壤结构破坏、作物难以生长,限制了农业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历经多年研究,研发出三项改良及利用技术:预埋秸秆沃土增碳技术、铁尾矿改良盐碱旱田技术,以及玉米水肥一体化稳产高产种植技术。

  预埋秸秆沃土增碳技术利用当地农作物秸秆替代化学改良剂,通过粉碎并翻入土层,在自然腐解过程中改善土壤结构并提升有机质含量。数据显示,未改良盐碱地玉米未形成有效产量,经过两年改良后,玉米产量达459.37公斤/亩。科研人员表示,该方法成本低、环境风险小,适合在重度盐碱地推广应用。

  铁尾矿改良盐碱旱田技术将工业副产物转化为改良材料。科研团队与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合作,将铁尾矿与腐殖酸、硫酸铝等物质混合,用于降低土壤pH值和改善理化性质。改良后玉米产量达到597.94公斤/亩,是未改良的三倍多。

  第三项技术——玉米水肥一体化稳产高产种植技术——通过“324”宽垄双行密植耕作配合浅埋滴灌、肥料助剂产品,实现精准施肥和高效保墒。测产数据显示,实施该技术玉米产量由709.56公斤/亩增至920.61公斤/亩。

  科研人员认为,这些成果为盐碱旱田治理及利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相关专家指出,盐碱地被视为中国重要的“潜在耕地资源”,其改良和利用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完)

【编辑:曹子健】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R8teHUr"></kbd><del id="FnlNct8M"></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Bqxj6q"></b>
  • 规则衔接催生“深圳+香港”仲裁新模式
  • 文艺星开讲丨佟丽娅:在舞台上&quot;发光&quot;,比被夸漂亮更开心
  • 江苏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党建引领打造“人人社区”五星样板
查看更多

《黄鳝门入体视频在线观看》

发布时间:2025-10-20 05:29:33 女生自慰小视频 来自湖南

主题教育中如何学习党史、新中国史    第十一条国家知识产权局自收到备案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予以备案。  朱凤莲表示,两岸同胞和航空业者热切期盼全面恢复两岸直航航点。”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昆山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孙德聪告诉记者,元宵佳节是两岸共同的文化情思,新的一年,苏台交流有望更加热络,从而进一步拉近两岸民众心灵距离,增进彼此情感。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8565150
举报
热点推荐
  • 西藏开展18岁以下先心病患者免费救治

    2025-10-20 05:29:33

  • 内蒙古兴安盟:“红毛柳”春节期间保电“显初心”——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2025-10-20 05:29:33

  • 习近平经济思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

    2025-10-20 05:29:33

  • 日本政府高层密集出访多国

    2025-10-20 05:29:33

  • SnowsceneryinDingxi,NWChinasGansu

    2025-10-20 05:29:33

  • 民航旅客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第3部分:报文规范

    2025-10-20 05:29:33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