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社在桂林——抗战时期国际新闻传播研讨会在广西召开

  中新社桂林10月18日电 (俞靖 周利朔)国际新闻社(简称“国新社”)在桂林——抗战时期国际新闻传播研讨会18日在广西桂林召开。

  国新社是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前身,于1938年10月在长沙成立,由中国著名记者范长江任社长,受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指导。同年11月迁至桂林设总社,以“中国青年记者学会”骨干为班底,突破舆论封锁,向全球传递中国抗战真相。

10月18日,国际新闻社在桂林——抗战时期国际新闻传播研讨会在广西桂林召开。俞靖 摄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沈传亮在会上致辞时提议,以研讨会为契机,挖掘利用好包含国新社在内的桂林文化抗战史料,通过出版精品著作、策划主题线路、开发文创产品等形式,发扬国新社面向世界、敢为人先的传播精神。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文韬在致辞时表示,希望借研讨机会,梳理国新社的“桂林实践”经验,推动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中新社副总编辑陶光雄介绍,目前,中新社正持续深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通过制作多语种产品、搭建多语种渠道抵达海外,推动国际传播体系向智能传播模式转型。他表示,此次研讨会是对红色新闻血脉的赓续传承,将以国新社历史为旗帜,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邢江表示,应铭记传承国新社在抗战时期的国际传播精神,深入挖掘广西相关抗战历史,并与当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结合,依托广西面向东盟的平台优势,构建多渠道的对外传播格局。

  “桂林是国新社诞生的重要地点,彼时一条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新闻纽带在此搭建。”周恩来侄女、中新社原副社长周秉德在会上阐述国新社在中国抗战时期积极组织采写新闻稿件播发全球,成为西方了解中国抗战的重要窗口。

  周秉德表示,国新社在新闻播发机制的创新,为中国新闻事业留下宝贵遗产。当下,中新社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提高国际传播能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便是对先辈精神的传承延续。

  范长江之子范小军表示,桂林是其父在抗战时期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他曾在此撰写出大量影响深远的新闻稿件。追忆此段历史,先辈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奉献精神,正勉励当下新闻工作者。

10月18日,中新社副总编辑陶光雄接过陆良年(左一)所赠的国际新闻社通讯第69期复印件。俞靖 摄

  会上,中国著名战地记者、原国新社香港分社社长陆诒之子陆良年,向中新社捐赠其父所留手稿及照片等物品。

  此外,老一辈革命家后人还在研讨会期间,相继参观了国际新闻社桂林总社旧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等地,探寻国新社在桂林抗战时期的历史故事。(完)

【编辑:王祎】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rvmVMqll"></kbd><del id="pwrYF"></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bawFQAl"></b>
  • 西班牙“豹”-2坦克手抱怨待遇太低
  • 人民财评:产教融合为高质量发展输送优秀人才
  • 一图读懂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
查看更多

《搞机time直接打开不用不收钱中国长安网 信家圈》

发布时间:2025-10-21 05:53:36 亚洲caob在线观看 来自湖南

甘肃省侨联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毛宁说,中国以开放姿态积极参与多边合作。“通过对三年试点实践经验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我们认为在全国范围取消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他要在老师指导下,使用不同的扳手和螺丝刀,将这个产品拆分成15个零件:齿轮组合、回转轴、壳体……再用各种量具分别测量尺寸,绘制成装配图。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3438281
举报
热点推荐
  • 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严海英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5-10-21 05:53:36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nbsp;强包联助产业富民

    2025-10-21 05:53:36

  • 金台视线多措并举确保燃气安全

    2025-10-21 05:53:36

  • 全球连线一个与人民紧密联系的政党——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眼中的中国共产党

    2025-10-21 05:53:36

  • �

    2025-10-21 05:53:36

  • 一座桥带来的山村巨变【16】

    2025-10-21 05:53:36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