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社在桂林——抗战时期国际新闻传播研讨会在广西召开

  中新社桂林10月18日电 (俞靖 周利朔)国际新闻社(简称“国新社”)在桂林——抗战时期国际新闻传播研讨会18日在广西桂林召开。

  国新社是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前身,于1938年10月在长沙成立,由中国著名记者范长江任社长,受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指导。同年11月迁至桂林设总社,以“中国青年记者学会”骨干为班底,突破舆论封锁,向全球传递中国抗战真相。

10月18日,国际新闻社在桂林——抗战时期国际新闻传播研讨会在广西桂林召开。俞靖 摄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沈传亮在会上致辞时提议,以研讨会为契机,挖掘利用好包含国新社在内的桂林文化抗战史料,通过出版精品著作、策划主题线路、开发文创产品等形式,发扬国新社面向世界、敢为人先的传播精神。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黄文韬在致辞时表示,希望借研讨机会,梳理国新社的“桂林实践”经验,推动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中新社副总编辑陶光雄介绍,目前,中新社正持续深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通过制作多语种产品、搭建多语种渠道抵达海外,推动国际传播体系向智能传播模式转型。他表示,此次研讨会是对红色新闻血脉的赓续传承,将以国新社历史为旗帜,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邢江表示,应铭记传承国新社在抗战时期的国际传播精神,深入挖掘广西相关抗战历史,并与当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结合,依托广西面向东盟的平台优势,构建多渠道的对外传播格局。

  “桂林是国新社诞生的重要地点,彼时一条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新闻纽带在此搭建。”周恩来侄女、中新社原副社长周秉德在会上阐述国新社在中国抗战时期积极组织采写新闻稿件播发全球,成为西方了解中国抗战的重要窗口。

  周秉德表示,国新社在新闻播发机制的创新,为中国新闻事业留下宝贵遗产。当下,中新社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提高国际传播能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便是对先辈精神的传承延续。

  范长江之子范小军表示,桂林是其父在抗战时期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他曾在此撰写出大量影响深远的新闻稿件。追忆此段历史,先辈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奉献精神,正勉励当下新闻工作者。

10月18日,中新社副总编辑陶光雄接过陆良年(左一)所赠的国际新闻社通讯第69期复印件。俞靖 摄

  会上,中国著名战地记者、原国新社香港分社社长陆诒之子陆良年,向中新社捐赠其父所留手稿及照片等物品。

  此外,老一辈革命家后人还在研讨会期间,相继参观了国际新闻社桂林总社旧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等地,探寻国新社在桂林抗战时期的历史故事。(完)

【编辑:王祎】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toIe0"></kbd><del id="IZ3U63"></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WqvPr"></b>
  • 新春再出发!——全国多地中小学春季开学见闻
  • 警惕变身冬令营的“黑竞赛”中小学违规竞赛活动调查
  • 海南启动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建设
查看更多

《午夜消魂》

发布时间:2025-10-21 16:06:42 善良的妈妈的朋友 来自湖南

西藏珠峰:环评审核进度影响项目进展多线并行稳步推进盐湖提锂试验显示,利用这种工艺生产的材料的宽频雷达电磁波吸收率超过90%。  “我们从开业以来就立下了一个规定:自己不举办、不承接也不参加‘无事酒’。”  “我们相信,随着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实施,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和消费活力,2023年的汽车市场发展将会稳中向好。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29905
举报
热点推荐
  • 安阳市喜获2022全国公益广告大赛两项最佳组织奖

    2025-10-21 16:06:42

  • 西藏开展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

    2025-10-21 16:06:42

  • 倡导环保理念美动物园拟给游客发“动物粪便”

    2025-10-21 16:06:42

  • 静海区教育局举办教育干部大讲堂系列培训

    2025-10-21 16:06:42

  •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2023开年老字号企业新观察

    2025-10-21 16:06:42

  •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金句来了!

    2025-10-21 16:06:42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