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评估报告指出,2022年阿尔及利亚经常项目收支有望实现2013年以来首次顺差,外汇储备多年来的下降趋势得到扭转,财政出现盈余,经济复苏势头明显。
中新社辽宁铁岭10月17日电 (王涵 王鹏)辽宁17日迎来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强冷空气,给当地正在进行的秋收工作带来新挑战,同时凸显气象科技在助力农业生产方面的独特作用。
在铁岭市昌图县的农田里,一排排收割机在挂满霜花的玉米田间繁忙作业,抢抓秋收“黄金期”。昌图县阳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中华告诉记者,降温带来的霜冻将促进籽粒水分降低,有利于后续集中开展大面积机械化收割。他正依靠气象部门提供的信息安排收割进度。
当地气象部门构建现代化气象服务体系,以卫星、无人机和农业气象综合观测站为支撑,为秋收工作精准“把脉”。
在昌图县的一处农业气象综合观测站,摄像头记录着作物从青绿到金黄的全过程。铁岭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主任刘敏表示,该观测站配备有温湿度传感器、雨量桶、风速仪等设备,不仅可以监测农作物,还可监测土壤温湿度。
在盘锦市,种植户们的微信群里在秋收期间会实时收到气象部门发来的作业窗口期提示。盘锦千鹤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继明说:“我们公司自种的3000亩水稻已在14日全部收完。因为预报称17日前有雨和霜冻,我们就赶紧抢收。如按原计划收割,我们很可能会遭受损失。”
据辽宁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高级工程师刘东明介绍,气象部门正持续升级今年7月上线试运行的“辽天惠农”小程序,旨在将基于位置的实时农田气象信息,转化为农户触手可得的科学生产依据。(完) 【编辑:胡寒笑】
机器人会根据先验的地图环境信息及自身传感器实时感知的周围动态环境信息,综合评价后搜索出一条最优路线,且能实时避开环境中的动态障碍物。。
- 今日热点
- 2022卡塔尔世界杯:东道主今晚艰难起步
-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杭州亚运会推出“亚运数字火炬手”
- 西藏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稳步推进“学查改”专项工作
- 文艺星开讲丨贾玲:《你好,李焕英》是献给妈妈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