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主持会议并作工作布置,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任务要求,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健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数字化为宣传思想工作赋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十四五”期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接续推出有力度有温度、可感可及的民生政策,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金秋大地,国泰民安,气象万千。
这五年,我国建成并持续巩固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带给14亿多人民“稳稳的幸福”。2024年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在中高收入国家中排名靠前。
当全面小康的目标实现后,人民对生活的期盼迈向了更高层次,不再满足于“有没有”,更追求“好不好”,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生活有了更多向往。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始终充满着民生温度。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体察民生。在他的心头,“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是民生大事,他殷切叮嘱,要让大家吃得好、吃得健康;走进各地社区,他察看幸福食堂、居家养老服务、老旧小区改造,要求提高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来到校园,他指出,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要把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察民情、听民意、暖民心,时刻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改革和发展。
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主要指标中,民生指标占到了7项,占到全部20项指标的三分之一还多,为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五年间,民生领域财政投入近百万亿元,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
这是推动全球最大规模就业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最大规模社会保障网不断织密扎牢的五年。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顶层设计,夯实民生之本。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每年1200万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人民群众公平享有81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
这是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五年。建设上百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西部等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省份已全面覆盖,700多家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达到三级医院水平,有力缓解了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看病难”。
这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五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92%,基础教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这是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五年。免除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费、延长产假、发放育儿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2024年,全国托位数达到574万个,比“十三五”末提高了125%。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比2020年增加7.7万个,长期护理保险覆盖到1.9亿老年人。
这是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多层次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最快的五年。6200多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1.29亿居民生活更舒适便捷;4.8万多个口袋公园、12.8万公里绿道,绣出方寸之美,打造宜居城市;国产电影、沉浸式演出,各类文化产品亮点纷呈,商文旅体健多元化场景深度融合,不断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在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实迈进的脚步中,十四亿多人民将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有更多切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史词】从历史经验来看,此前试点的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给一级市场投资带来很多借鉴意义。。
- 今日热点
- 六部门部署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
- “我的亲人们在废墟下面”——直击土耳其百年一遇大地震
- 2023春运首日走进天津机场看变化
- 二连浩特--内蒙古频道--人民网
- 花灿灯彩闹元宵!总台《2023年元宵晚会》海内外好评如潮
- 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资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