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建议,在侦办诈骗犯罪的同时,要加大对上游个人信息泄露的溯源,坚持“一案双查”、全链条打击;同时,要进一步压实互联网平台个人信息保护的主体责任,切实扎紧个人信息保护的“篱笆墙”。
记者今天(18日)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获悉,近日该学院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探测到一种新的来源于恒星黑子区域磁场的毫秒级射电暴。该成果填补了我们对太阳系外恒星小尺度磁场认知的空白,对于推动太阳系外的空间天气研究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
本次观测结果示意图,右上方为观测到的射电频谱的一部分。太阳磁场是驱动太阳活动的根源,这些磁活动通常源自太阳上局地的强磁场区域,如太阳黑子区域。在其他晚型恒星上,也存在着类似的磁活动现象,一些恒星(如活跃的M型恒星)上的磁活动比太阳上的更加剧烈、频繁,对近邻行星的宜居性有着显著影响。
测量恒星小尺度磁场是探究恒星磁活动起源、评估其潜在空间天气效应的关键。但长期以来,主流的恒星磁场测量方法(如塞曼多普勒成像)基本只能提供恒星全球性的大尺度磁场信息,无法分辨恒星黑子区域的小尺度磁场结构。
“中国天眼”的高灵敏度射电观测为黑子探测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与光学手段互补的途径。科研团队通过探测恒星黑子上方局地磁场结构发出的射电信号,可以约束黑子的尺度,了解其上方星冕磁场的强度和结构,准确地刻画恒星黑子的性质。
目前,科研团队也在利用FAST观测开展对年轻类日恒星、褐矮星、恒星-行星相互作用过程的探索,这将进一步拓展我们对恒星磁活动及其驱动的系外空间天气现象的理解,为寻找系外宜居行星提供重要启示。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编辑:叶攀】“阳康”后,我们该如何健康管理?就此人民网记者采访了应急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张洁莉。。
- 今日热点
- 全球连线 中国和平发展给世界作出示范——访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
- 微视频|开局之年第一课 总书记这样阐释中国式现代化
- 天津市发热门诊地址、电话和候诊信息定时播报
- 人民网评:优化防疫政策是坚持人民至上和科学防疫的统一
- 韩国总统尹锡悦会见到访的北约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