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颗“雄安造”卫星完成生产下线

  中新社雄安10月22日电 (裴国荣 韩冰)22日,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正式落成,首颗“雄安造”卫星——“雄安一号”(鸿鹄技术验证星)完成生产下线。

  其核心研制任务聚焦“白泽”高性能星载计算机、“赤羽”大尺寸柔性太阳翼、“金乌”新一代霍尔电推进系统三大关键技术创新点,分别破解“算力瓶颈”“能源约束”“动力效率”难题,推动通信卫星向“高通量、长寿命、智能化”方向迈进,为中国卫星星座规模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10月22日,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内的生产线。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此次投产启用的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位于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是雄安为企业量身定制的高标准卫星制造厂房,专注于卫星的中试验证与批量生产。

  “雄安一号”在雄安新区完成生产下线,标志着雄安新区空天信息产业智能制造能力实现从“0到1”的跨越,能够进一步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企业加速聚集。

  目前,空天信息产业作为雄安新区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汇集了中国星网总部、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在行业中极具影响力的“链主”企业。(完)

【编辑:刘湃】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G6R8l"></kbd><del id="8rNl1f"></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yXSD9"></b>
  • 赵雪东:想起援藏,眼睛总会湿润
  • 俄媒:克宫称西方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导致“无解”
  • 强军征途|一起聆听“八一勋章”获得者杜富国的故事
查看更多

《蒙德温泉节网站VYCMa》

发布时间:2025-10-22 15:46:55 麻豆传煤网站入口在线 来自湖南

全球连线丨冬奥公益大讲堂:冰雪运动的朝阳(下)  台湾供电系统以备转容量(即当天实际可调度的发电量扣除使用后剩下的余量)作为电力盈缺指标。这些国家都是当时与中国关系友好的国家。  居住在草桥欣园社区的台胞蔡幸娟在北京生活了11年。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2940015
举报
热点推荐
  • 关于对《民用航空气象自动观测系统计量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通知

    2025-10-22 15:46:55

  • 日本一生物质发电厂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2025-10-22 15:46:55

  • 强信心·开新局|天津举行重点推介项目首期集中签约活动

    2025-10-22 15:46:5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如何开创的

    2025-10-22 15:46:55

  • 临河区:居民“说事日”解决群众“心头事”——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2025-10-22 15:46:55

  • 布达拉宫完成超千万叶珍贵古籍文献普查登记

    2025-10-22 15:46:55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