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颗“雄安造”卫星完成生产下线

  中新社雄安10月22日电 (裴国荣 韩冰)22日,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正式落成,首颗“雄安造”卫星——“雄安一号”(鸿鹄技术验证星)完成生产下线。

  其核心研制任务聚焦“白泽”高性能星载计算机、“赤羽”大尺寸柔性太阳翼、“金乌”新一代霍尔电推进系统三大关键技术创新点,分别破解“算力瓶颈”“能源约束”“动力效率”难题,推动通信卫星向“高通量、长寿命、智能化”方向迈进,为中国卫星星座规模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10月22日,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内的生产线。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此次投产启用的卫星智能制造中试基地位于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是雄安为企业量身定制的高标准卫星制造厂房,专注于卫星的中试验证与批量生产。

  “雄安一号”在雄安新区完成生产下线,标志着雄安新区空天信息产业智能制造能力实现从“0到1”的跨越,能够进一步推动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企业加速聚集。

  目前,空天信息产业作为雄安新区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汇集了中国星网总部、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在行业中极具影响力的“链主”企业。(完)

【编辑:史词】
直接打开
<kbd date-time="e5Kan"></kbd><del id="BmyvUz0"></del>
分享成功
热门导读
<b lang="uCfeAq"></b>
  • 外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日定位量首破千亿次
  • 火箭军某旅推进“练教一体”军体训练模式锻造官兵强健体魄
  • 年味丨“丸”美团圆&nbsp;“晋”享欢乐
查看更多

《ABP-523》

发布时间:2025-10-23 16:13:21 忘却的妖狐忘却の妖狐 来自湖南

我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6万家参考消息网12月29日报道12月29日,《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2022)》)正式发布。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三江源生态一度退化恶化,河流频频断流,湖泊大量消失,野生动物锐减,水源涵养能力减退,导致三江中下游旱涝灾害,威胁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该结论的基础是在关注中国城市的新闻网站地区分布指数上,即便是排序最末的城市也拥有上百个地区机构媒体的关注。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支持楼主

95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7488372
举报
热点推荐
  • 高清图集:十二月习近平精彩镜头全纪录【18】

    2025-10-23 16:13:21

  • 镜观·领航丨共襄开放盛举共创美好未来

    2025-10-23 16:13:21

  • 民间文艺展演扮靓城乡——人民政协网

    2025-10-23 16:13:21

  • 《求是》社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2025-10-23 16:13:21

  • 喜看围棋“半边天”(体坛走笔)

    2025-10-23 16:13:21

  • 广西助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有效实施问卷调查表

    2025-10-23 16:13:21

安装应用

年轻、好看、聪明的人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