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明一行来到三河汇福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步入灌装车间,走进职工之家,亲切看望坚守岗位的技术能手,慰问劳动模范、困难职工,向大家送去温暖大礼包,并详细了解职工的工作生活情况、企业经营发展和工会工作情况。
中新社上海10月22日电 (范宇斌)上海22日发布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全市生产总值达40721.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水平0.3个百分点。
“上海的这一成绩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结构调整压力下取得的,是在政策精准性、创新驱动与开放红利共同作用下取得的。它不仅体现了上海经济的韧性,更揭示了通过创新驱动、政策协同与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必然。”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沈开艳当日表示。
沈开艳分析称,今年前三季度“较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说明上海经济的恢复势头在持续巩固和增强,表明上海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的宏观政策效应正在显现。新动能的培养和成长为上海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以先导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贡献巨大。”沈开艳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已达44.1%,这是一个关键指标。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制造业增长8.5%,新能源、高端装备等增长迅速。“这些产业赛道与国家战略、全球科技趋势高度吻合,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表现。”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深化、制度型开放红利不断扩大。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在金融市场与枢纽功能、贸易优化与能级提升、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如金融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12.7%,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11.3%,离岸经贸业务规模较2020年翻番。“这说明上海更好地以制度型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将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转化为难以复制的国际竞争新优势。”沈开艳说。
今年前三季度,特别是第三季度,上海外贸“V型”反转,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4%,其中出口增长11.3%。沈开艳认为:“这不是旧的贸易模式的复苏,而是新赛道、新主体、新市场、新平台同频共振的结果,大大提升了上海的国际影响力。上海先导产业与高端制造产品的强势表现是最根本的原因。”(完)
【编辑:付子豪】两地通过保护和运用“桑植白茶”“崇礼蚕豆”等地理标志,扶持壮大产业,形成“专业合作社+品牌+产业+贫困户”等产销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创收,以“造血式”扶贫构建扶贫长效机制。。
- 今日热点
- 一见·母亲河 幸福河——总书记的“治河”之策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China Daily Website
- INTO1刘宇拍摄色彩穿搭大片 时尚感满满
- 外媒:地震已致土耳其1014人死亡,韩国政府表示慰问
- 今年自治区文联围绕6大主题实施104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