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稼琼表示,无障碍出行环境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保证出行不便人群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展示自我价值的重要条件,更是每一位社会成员共享文明社会发展成果的必要条件。
中新网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 李京统)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典礼,大学生涯对于成长中的青年学子意味着什么?大学期间,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大学期间学生形成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大学课程能够学以致用吗?
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背后,是高等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学生成长研究。
10月21日,由麦可思研究院创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追踪学生成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测的探索与实践》(以下简称:《追踪学生成长》)一书的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举行。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高校人才培养、教育评价体系等问题展开讨论。
10月21日,《追踪学生成长》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李京统 摄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大学扩招全面铺开,高校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而教育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
“教育评价应跳出‘重表面成果’的误区,回归育人本质。”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主任孙华在会上谈到,尽管大学使命已拓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明传承创新与国际交流合作等多个维度,但人才培养始终是核心所在。
《追踪学生成长》的主笔人之一、麦可思研究院的程星则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应当以数据作为研究依据,详实的数据不仅为已知的事情提供证据,也为未知的事情提供线索,例如新生调查,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利用工具调查新生特点,能为大学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马莉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她认为,学情调查领域的快速发展,从理论构建到实践落地,全面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影响与服务、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等关键议题。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兵认为,高等教育研究和发展已进入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期。当前应当着重关注从人才供给到学科专业供给,再到学校类型供给,最终回归到人的核心,即采用何种培养模式完成供给改革。(完)
【编辑:曹子健】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 今日热点
- 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人民时评)
- 海口琼山深挖案件资源 深化警示教育
- 斯诺登再发声怒怼美国
- 德媒:因为俄乌冲突,瑞士或打破中立传统
- 不能出国游就买进口车?疫情期间超级豪车在日本畅销
- 强信心·劳动者之歌丨周志军:创新3D打印技术 助力制造强国建设